不唱歌跳舞如何学生运动呢?
大岛渚的一场一镜,真前卫。矛盾很激烈,但是现实背景太强,跟不上剧情啊囧,人物关系也相当复杂,我直到看完也没理顺。这片可以当成是青春残酷物语的理论版,大段质问和讲演看起来是很舞台化的手法。ps,大岛渚导演生涯的转折点。
如此镜头数量的电影想不闷也很难吧。。大岛渚这部也有用到桑野美雪(她居然演过80多部电影)
紧凑点就更好了
大島渚政治映画的起点,比较早的以内部人眼光展开的作品。大島渚这一代真的可悲,在军国主义影响下成长,长大了反军国主义来了美式民主,反美国主义来了日共,日共又是被苏联操纵,内部官僚主义严重。50年代那十年是关键。
真的是realityeffect嗎?
20110929DVD(letterbox4/3)
大岛渚先生有关安保运动的政论电影,松竹新浪潮-日本新浪潮和法国新浪潮(阿伦雷乃《夜与雾》)遥相呼应,当然其激进性也类似。电影近乎于舞台剧的形式,一个场景对应一个镜头,全片43个镜头,大量的台词对话,涉及人物众多,矛盾复杂难解。线索是50年学运成员被冤枉为间谍,遭到party领导审判开除并含恨自杀,而这一事件在十年之后的安保运动期间的一场婚礼中成为一个闪回的往事,一个需要答案的疑案。电影涉及大量对于revolution的思考,学生的小资产阶级软弱性,团结动员民众的可能性,和工人运动的关系,组织的理论建设,运动失败与历史虚无主义等等……争论的团体之间分不出什么派别,人人和人人都在互相指责,激进冲动和消极虚无仅一步之遥,婚姻作为个体的幸福被完全排斥在集体宏愿之中,所以反而要被剥夺成为公共辩论的场所
原来大岛渚拍过政治片。。。快进看完,的确很闷
今村昌平说大岛渚不是艺术家,是政治家,是一针见血的评价。但并不是说大岛是空洞的。一切的社会现象其本质是人性现象,反对者和被反对者并没有什么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互相利用,男女关系,阶级冲突,功利主义,其结果就是不管他们追求什么,都无法避免虚无主义,暴力,无助的普遍性。不管多么复杂的社会现象,多么复杂的社会理论,其本质就隐藏在一个个男女关系中,一个个同事中关系,一个个上下级关系中,一个个不同阶层人的冲突之中。
(9.4/10)1,致使日本新浪潮爆发之作,大岛渚前期最佳,从此成立独立制片公司。2,43个场景,舞台剧化,夜色与浓雾弥漫,但镜头语言依旧粗粝真实,力量十足。3,以一场婚礼代替法庭,审判学运失败的原因和两起死亡事件,用发言闪回过去的片段,《罗生门》式结构。如果每个人所述皆真,则可简单看作对学运中人性的不成熟的哀叹和对假借学运,实则以集体利益为名谋取私利之人的谴责。但考虑每个人的立场和所述的真实性,则更意味深长。4,在学运爆发且阶段性失败之后,大岛这一影像对学运失败的反思与再现是相当有价值的,社会意义非凡。5,致敬左岸派经典阿伦雷乃《夜与雾》:在夜色与浓雾之中,10年前的学运和当下的安保运动高度互文。如何处理对历史的记述,如何看待不同人对事实的再现?大岛渚追随雷乃以学运的背景对此进行了探讨。
哎呀~這樣的..大島豬
屬於大島渚的羅生門。寬銀幕長鏡頭調度,在攝影機笨重的年代可想而知有多難;對於學生運動的討論永不過時,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学运教科书,大岛渚不是艺术家而是政治家
heavy
作为大岛在松竹的最后一部,涉及话题依然尖锐,这部里面,给人强烈感觉的是夜与雾之下的舞台化。不过先锋的大岛在舞台化之上更为高明的是在叙事策略的选取上,仪式与情绪性增强。闯入者作为几段破碎记忆的重塑者,使得“学生-运动-抗争”有效连接起来,而转换的叙事者也呈现了个体不同的面貌与伤痛。
由大见小由小见大相辅相成
挺喜欢,不觉得闷。小山明子漂亮,是大岛渚的老婆。。
HW-D9烈火青春吧,就算
学生运动者在辩论过程中发现他们那些事儿只不过是小儿科,老左派们的肮脏勾当更是数不胜数。冗长的对话把斗争的激情浇灭,留下对运动的反思。大岛渚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