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由異鄉觀光客引出海外華人黑工的生存境遇,所敘述的故事亦被記載於巴西城市宣傳明信片的背面。導演雖然旨在聚焦相關群體的融入困境及其發掘並重新確立自身主體性過程,繼而嘗試探索一種跨種族、語言的交流可能性,但在場景、分鏡和對白中過於直白放置的各文化、階級以及城鄉符號極大限制了討論深度,而更多作用於簡單的喜劇效果。華人演員的普通話對白近乎全盤書面化並有著強烈的朗誦腔,許多段落的表演狀態相當糟糕。
#2024Berlinale#-信息很庞杂,场景间的对照很多,留白的空间也很大。整个影片很朦胧(叔叔的身份以及大厦的大火?华人女孩为什么离开?),试图抓住一种“漂泊无根”的状态,可呈现出来的却只有郁郁不得志的寡欢。好似只是展现了巴西华工的一些生活片段和一茬又一茬的如机器般的运作,最终走向毁灭的结局。归根结底还是把一种语言不通文化不通的困境量化出来。细节很多还需多看(跟随撒钱的动作吐荔枝或许是不认识钱的样子),又或许这部电影根本是在讲爱情?
在一个不错的开头之后逐渐走向无聊和贫瘠,像是注水的阿彼察邦+蔡明亮,但又碎的连不成一个体系。
纳老师中文未免说得太好了
部分段落有《岛屿上的煎熬》的即视感,借自然环境洇染文化阴云下的陌生,理应流动时的凝滞,但元素纷乱,对造成异物感的真正问题虚与委蛇,演员表演糟糕,观感尴尬。
#74.BerlinaleEncounters比尴尬的表演和中文台词(台词最好的是纳老师。。)更恐怖的是,作者似乎并不关心劳工的生活经验与黑工体系的运作方式,只是一味施加毫无生活逻辑的苦难以提炼想要的状态。只有旅游的女孩的段落尚可
???
城市环境里的无法融入的、异样的身体(及其语言与生活),有极其出彩的诱人段落和想法,整体还差一口气。(纳老师的语言天赋!
现场导演说。你可能看着看着会lost但不要担心会接上的。主演说,戏里谈话并不像平常日常里的交流。所以她们自己也知道,某种程度上这电影不太好看明白……或者说不太好看
#10375.2024柏林奇遇费比西奖。7分。作为一个德国导演拿巴西和阿根廷的资金,在巴西拍的一部华语为主的影片(另有西语和葡语),本身就很让人叹服了。影片结构不由得让我想起洪常秀的《自由之丘》,同样是通过阅读进而与叙事中的空间和人物发生联系(但没有《自》走得那么远且数据库玩法了),对累西腓的另一种观察(果然小克莱伯·门多萨参与了影片),跟门多萨的影片互相印证就另有一番趣味。如影片制片方式一样,影片的对全球化尤其是华裔劳工-移民的探讨很有想法,是导演前作《完美未来》的延续,虽仍有些生硬的部分,不过通过视角的转换和巧妙的结构让影片非常有趣。
4.5目前最喜欢的柏林电影。充斥着妙不可言的“共鸣”: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是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文化差异(被指认Japgirl;永远最后才说出口的not;停不下来的电器;山水画成为“极简主义”;…),也和门多萨的本地累西腓电影之间相互补充和照应。永远无法成为老板的失意者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弄潮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不少城市建筑空间的建立挺接近门多萨的,整体串接、组合的结构线条也非常清晰,甚至不乏敏锐的阶层、文化背景与视线的异质气氛书写,但禁不住细观肌理,强烈的塑料感。
versionroughcutin2023spring
imconfused
-
电影也是一叠明信片,累西腓风景、当地社会、移民生活、创作者的理解,还有一个时间与另一个时间,相互独立、互相遥望。
开始三十分钟台湾素人演员尴尬的演技差点把我劝退,好在坚持了下来甚至后面产生了共情。我必须承认这是一部非常私人且受众极小的电影,因为我也同样在海外每天都依靠外语生存,所以我能理解里面的华人在他乡融入失败仿佛游魂般漂泊的生存状态,我也能理解晓欣所写的她再也不想说西班牙语了(尽管她的所有信件都还是用西语所写)。我并不怀念我在国内的生活但是我的确怀念我的母语。
前半段想上厕所,后半段上完厕所终于睡着了
-
#Berlinale24#卧槽太神奇了,尬聊版蔡明亮?!四语混杂的尬聊让人想起《福冈》(幽默感比张律还好),人物和表演状态分明又是《你那边几点》的延续(FuAng就是小康!),连一场戏一个固定长镜头也学得有模有样,竟然达成了一种古怪的平衡,太神奇了。入选「我想要拍出的电影」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