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他鄉成故鄉,相較於第一部陳述前因後果,收場的本片探索第二、三代的思維——南投的第二代在社造導入之後溯源,而泰北的第二代一面糾結於國籍國歌,一方面憧憬東協十加一的經濟起飛,真是時代的眼淚。然而三部曲下來,TW最大的雲南裔眷村(已拆遷但聚落、商家仍在)似乎沒怎麼入鏡,應當有緣由吧。
@府中15如果不是剛去完清境農場玩,我可能不會突然對這個題材這麼感興趣大老遠跑去板橋連看4個小時。回正題:同樣是孤軍後人,留在泰北與撤退台灣的兩群人現況與認同的比照。說實話,第三代開始對故土的認同已經稀薄了,同理,台灣人對大陸的認同感又何嘗不是呢。
非常幸运地碰上纪录片影展,看了《那山人这山事》,讲的是异域孤军的故事,依然是“不可说”范畴。向来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书写历史,所以历史的真相或可能越来越模糊,观影过程有些“真相”实在颠覆这二三十年的认知,有些不舒服但试着去接受。
滇缅三部曲最好的一部了吧@TIDF
吾栖处即故乡,究根结底这并非人的本性。
#giloo×TIDF#滇緬.游.擊.隊三部曲終曲,也是其中最佳。前朝遗民,大夢何須醒?往事不可追,大夢早醒矣。歷史夾縫中的人必須要尋找到自己生存的路徑與理由。比起前兩部主要偏向的口述史內容,這部更為現實與當下,呈現了五十年后流落泰、台第二、三代的不同境況,也更為有力地剖析了國族/民族認同這一議題。有幸於19年去了趟清境農場,見到雲南元素親切又遙遠,他們是「原住民鄉的異鄉人」。而這片土地曾反抗的符號,卻成了散落熱帶的異域信仰。我想,導演去那裏的心態,應和我一般。直面之時,是我們茫然。
记录,在华山文旅
發揮著紀錄片最原始的功效。
在燦爛時光看的.....沒看過前面兩部曲不過從導演訪談感覺的出來是最有感情的一部.....裡面出現的雲南雞卦很有趣
當年志願宏盡付異域空泰寮蒼莽間青赤遺餘忠.其實何止「雙元史觀」對照多組呈現相較眾所周知政治敘事泰北與南投南方山野密林之間(實則古已有之)異同關聯才有更多的真實.93師辛苦了
認同,認同,認同。鄉愁,鄉愁,鄉愁。
TIDF20227/28想去泰国娶李琴
老一代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第二代人在认同中国人和台湾人之间徘徊,年青一代认为自己就是台湾人。时间已经模糊了这群人的族群认同,又让他们清楚,自己如果还不记住自己的历史,还有谁会记得这群被遗忘和遗弃的国民。
雜亂
何处是原乡。温情的终曲,也是无奈的叹息。
對照泰台兩地的孤軍後裔,台灣後裔有幾分死中產的味道,但田園和餐廳生活又讓這件事情沒那麼絕對。另外台灣跟泰國不停地切換,偶爾讓恍惚的我有點凌亂。鄉愁是屬於自己的啊
前面大部分内容的组织方式都让我觉得没有辜负这个题材/事件的宝贵程度,而到了最后几行人开始急不可耐地“绣青旗”瞬间让本片回到了电视专题片水平
有太多的史料告訴我們如何寫一部政治史,卻少有人關注政治背後的生命,而本片正是這樣微觀的努力。導演鋪陳同一事件後的兩種結果,清楚刻劃了真實人生的複雜可能。但微觀史書寫的趣味正在於能否藉由個案帶回脈絡,本片關注個別生命經驗的結果使得可能被拉大的議題被放得過於個人,是稍有不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