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事,我发现我果然是个俗人。俗不可耐。因为我根本看不懂这个片子它的深度。可能是精神状态不好,然后还在现场睡着了😭,我上一部睡着的电影还是《兰心大剧院》5555我接盘的这个电影叫《何处觅净土》,看完之后觉得,其实何处都觅不到净土,在小男孩心里没有净土,在难民营地也没有净土,在医生心里也觅不到净土。许是太丧了,所以看不到希望。但有些故事本来就是一厢情愿。
在前往曼谷飞机上无意划到,看到是carmenmachi就立刻展开。我觉得西班牙和法国很擅长这些小众题材的作品,选角也都很朴实不华演技成熟,也没有很刻意的台词或出格的表演,看得舒舒服服的。不过这部戏收尾仓促,似乎少了一点什么。
哎呀就是浮皮潦草地批评一下西方自我感动的人道主义,后半部分拍得没劲,主要还是胆子不够大
穿上蓝色的运动鞋仿佛就能逃离难民营,乘上乐园的小飞象似乎就能永居游乐场。制度禁止她教孩子临摹图画,处理伤口,做意面并留宿他们。善心却让她背负进监狱的风险,试图收养难民的男孩。终于无法清除头顶的虱子,摆脱缠人的野狗,甚至无法规训他看一整天电视,制度与现实之间始终隔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撕开欧洲人对中东难民问题的伪善。这个退休大妈对Ahmed的心路历程,从一开始的天真的自我感动,之后的犹豫和懊恼,到最后的果断放弃,完全折射出欧洲政府对这些难民的真实态度。当帮助这些难民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时(政府资金,社会治安,工作机会等),欧洲人立马退后三步,含着虚伪的眼泪,转身而去,且如释重负。整个故事很简单乏味,没什么太大起伏,最有印象的一幕还是Marisa大妈把Ahmed送回的出租车上,一个急转弯后到达难民营,车外画面的混乱和Marisa脸上光影的变化,刚好反应了这个问题的复杂。
当代白左纪实+NGO现形记,一个退休医生贯彻人道主义的失败案例,原来制度的意义在于保证理想无法发挥作用,政治的作用在于削减公共开支以促使人们忙于日常生活而无暇思考其他,bravo!
对欧洲难民危机的一种探讨,只关注难民们的表面,而没有关注到他们的内心,到头来只是自我感动罢了。
流畅节奏却救不了乏味故事。白左圣母的角色塑造太直接彻底,导致即便把行为动机铺垫做足,在当下政治环境下观看,也免不了肤浅代入对典型欧洲的嘲讽批判。其实看得出有把价值模糊的努力,但完全没能表达出这其中的尴尬。
#2022金鸡国际影展情感细腻动人,陌生人之间的感情,超越了自利的动机。孩子虽然一句话没说,但什么都懂,无依无靠让人心疼。刚来的玛丽萨处处受限,规则基于理性,规范未知个体的行为,以整体的感性代替个人的感性,手段变成了目的,也注定会阻碍个人的感受。从对医疗制度的讨论中可以看出,玛丽萨的行为和理念都很一致,她不相信制度能够让人完全无能为力,而是更关注其中的个体和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最后给出了无力的结局,但人们会为她的行为鼓掌,以及引发对难民救助体制的深思。
#22金鸡“谁是白左”还看不清楚白左主角的问题所在吗。小孩是经历过战争创伤才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话的,白左只看到她眼中的可怜,从未理解过他真正的需要(心理治疗)。NGO固然有它的局限性,白左一味的宠爱只为满足自身的怜悯欲,当看到孩子有更大的问题立马舍弃,而且她舍弃也不是因为困在制度高墙之下,而是8天之内怜悯之心消磨得一干二净后看不到/不愿看到孩子的问题而果断割舍。当然人无完人,拯救这些炮火中活下来的孩子压在一个中年大妈上也未免太过苛刻罢了
另一种视角下的爱,背后的龃龉和艰难,只是离开营地以后的部分,拍的有点浅尝辄止
观察细腻,为难民议题提供了很重要的视角。
金鸡影展。啊要记下来给刚接触助人伦理的朋友们看看。
每个志愿者都对难民小孩产生了怜悯之心虽然边境制度的存在约束了这种爱的表达但这不失为一种对难民的保护
不要随意施舍怜悯,你不知道将会是蜜糖还是砒霜
2022年金鸡节展映的影片,前半段很沉闷,看的有点疲惫,后半段把孩子偷带出难民营的一系列矛盾冲突,让人知道,只有怜悯和爱是不够的,无能为力的情况很多。
平平无奇蜻蜓点水
3.8-4.0
第n部难民题材,不过通过志愿者视角还算有新意,技法能看到达内兄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