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交换病伤战俘(1953)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雷震霖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3年摄制。摄影李华、李文化、李振羽,编辑雷震霖。 李文化《往事流影——李文化的电影人生》说:”在朝鲜期间,我还拍摄了敌我双方交换病伤战俘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见证了板门店签约的过程。……到了板门店,双方稍作休整后,交换病伤战俘的仪式开始。所有记者都集中在军方专门给记者留出的工作台上。我选好位置 ,最关注的是记录双方战俘的神情,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敌军战俘走过去时显得十分兴奋,十分激动,热切地紧紧拥抱,互相抚摸对方的脸庞,而后边说边笑地离开;可我方的战俘回来时个个都像受过虐待似的,低垂着头,泣不成声。当时我想,这样的表情对比可以推测两军战俘待遇差异之悬殊。后来才明白,这里还有文化背景差异之类的深层次原因。这个片子拍成后叫《交换病伤战俘》,在国内上映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
- 主演:
- 类型:
- 犯罪
- 地区:
- 英国
- 评分:
- 5.9
- 简介:
- 暂无...
- 评论:
- 和娄烨那部 梦的背后一块看的,不论是商业还是独立艺术制作,如风雨云摄影所说的,中国这片土地上因为发展的飞快,需求和很多环境变化也飞快,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有建立好一些根基和基础认知的标准,就只盯着票房数字和商业价值突飞猛进…喊着电影市场化二三十年 喊着中国商业大片多少年,败烂了多少人对国片的印象和口碑,甚至于所谓中国文化传统美学早就已经被消费滥用,几代人观众的认识早就先入为主地知道当代电影的粗制滥造和洗钱营销的恶心套路,转而轻喜剧或主旋律合家欢,反而谁会去关注在幕后工艺或者一些演员培育,制片方面的资源管理整合,这些建立工业标准,制作工业的流程方面的投入其实收效甚微,但是确是一条必经之路,看这部的幕后很多地相信和认可这份尝试的勇气!毕竟我们的确有广阔的文化空间有待去发掘新的美!#纪录片再多些
- 《封神》之于中国电影,就相当于《战争与和平》之于苏联电影,前无古人,来者难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