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除了阿瑟之外,看不出太多陈凯歌个人风格的影子。拍摄过《长津湖》的他,为什么还要再拍《志愿军》,去描述这场“伟大的战争”?这或许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合理的解释就是,作为1952年生人的老年凯歌,他就成长于那个此生不能忘怀的、凯歌行进的时代,这或许是他们这一代脱不掉的精神文化烙印。而翻过这悲怆热血的一页,或许就将迎来我们所期待的“少年时代”。
黄土地、霸王别姬、真的是陈凯歌拍的吗?
消失的女战士
有阿瑟扣一分阿瑟一出场跟其他人的演技格格不入……前半段没有他的时候我那个眼泪止不住……后半段,很出戏。
9/26中影国际影城党史馆店首映礼观影。超出预期。视角覆盖共和国顶层到一线战场,上中下各层级在这场战争中的定位和选择清晰可见。场面宏大,视效不露怯,整体格局远大于《长津湖》系列。辛柏青作为线索人物串起全片,表演很不错。但最喜爱的还是松骨峰三人组。前面铺垫并不是很多,且大家都打的黑乎乎的,但三人组并不会混淆,每个人的面貌、性格、能力都清晰可辩,导演功力可见一斑。王骁和晓明哥这次也挺出彩,人物鲜活可信。最后松骨峰被削平,连长保持手握重机枪姿势,三连就剩一人,也忍不住热血沸腾,想和他们一起人在阵地在。唉,只望如今不负当年英烈鲜血,英雄忠魂罢了。
看完超出预期,据我有限的知识储备,没看出夹带私货。本来就是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片子,评论居然说没细节,我反倒觉得细节挺多的。唯一受不了的就是陈这么捧他儿子,片里任何一个年轻演员都比他儿子演技好。鉴于很多sharkbee打一星,我就tm打五星,虽没五星的质量,但它对志愿军的感情是真挚的。片中有个细节很感人,彭总骂梁大牙没穿插到位贻误战机,梁大牙说我心里有顾虑,希望准备好再打,战士们好不容易看到新中国成立,我不想做无谓的牺牲,但彭总说,我理解,但我们生在了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不付出代价,我们的儿子孙子辈就要付出代价。这也是志愿军出兵的主要原因。所以,感谢先烈,感谢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牺牲的先辈们,他们面对强敌没有苟安,为我们打出了70多年的和平,在这个国庆日,致敬最可爱的人!
战争戏拍得很精彩,文戏稀巴烂。我说导演能不能反复使用360°运镜,一出现人物对话一圈两圈绕着转,四次!在电影院都快把我看吐了
建议后两部直接上流媒体。
我就知道三个里陈凯歌会让陈飞宇活下来果然…魏大勋的毛岸英真的好出戏毫无气质可言,演的还不如三弟…彭德怀的气场还是差了点。子怡一出谁与争锋!国际章真的能打,头骨可长的太好了天选电影脸!最后彩蛋别漏因为居老师在彩蛋里
看完电影走出来,走在前面的大概六七岁的小男孩说:“妈妈,中国人打赢了”,他妈妈说“对呀,感觉怎么样?”“太棒了,祖国真厉害”。一下感受到了拍这个片子的意义。
总体不错,少有的把为什么一定要打这场仗讲清楚的,不过因为讲清楚了所以前半部分略显拖沓,后面节奏不错。松骨山是全片的精华,举手那里的镜头转换比较惊艳。演技上,惊艳到我的,像王研辉张颂文这种老戏骨我都夸腻了,魏大勋真的很惊艳,白月光一样的存在,因为知道他必然死去所以从一出现就很痛心😭和父亲道别那里我哭得不行了!最后一面了啊,太难受了,没有见到😭从看完电影一直惆怅到了现在。演得很松弛,很儒雅,有点像封神里的伯邑考。封神我也是最喜欢伯邑考和杨戬。另外比较松弛的是王骁,挺不错的。
说得好听是叙事清楚,说不好听是流水账,情感调度特别差,该燃燃不起来,该催泪催不动,三星献给国庆当晚观看的爱国热情
难度非常高的战争片,最难的地方不在于全景战争的呈现,在于上到领导者下到普通士兵,内到妇产科大夫外到在联合国帮忙翻译的华侨,上下里外全阶层对这场战争的高度统一诉求/人物很鲜明/节奏紧,中间打德川和奔袭三所里的情节节奏感最好/镜头很不陈凯歌,我都不太适应。
花开了呢,新中国一岁了呢,这个呢字实在想不通编剧是怎么想的
触动的是那段历史,并不是这部电影。青山处处埋忠骨
单说电影,相当平庸。确实是实景大场面,但是剪辑挺烂的,类似ppt,讲故事的能力跟普通纪录片差不多。整个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太“任务”了,国产战争电影老有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留白和克制太重要了。其他不多说了,对真实历史该有基本的尊重和敬佩。
如果说《金刚川》还在和观众玩叙事的游戏,《长津湖》滥用了煽情的手段,那么《志愿军》则做到了真正的质朴。不同节点的转折全靠字幕推进,让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能够清晰明了地知道发生了什么,紧凑的时间线和事件使得艰苦的作战过程直白而简单地展现。平行蒙太奇的灵活应用将同时间的不同场景串连,体现了导演非凡的剪辑功力。该片最值得夸赞的首先是台词,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非常能够感同身受,许多次热血澎湃,在大银幕前悲喜交加。其次要夸赞的是演员表演,众星云集的阵容里身为新人的陈飞宇表现尤其亮眼,将一位年轻气盛、智勇双全的士兵演绎得极佳,表情丰富而灵动,充分展现了他“带着脑子打仗”的人物个性。
陈凯歌仍交出了一部拥有情感深度的战争片,看时泪目三次——“战士们都打到新中国,看到好日子了,结果又上战场”“牺牲是这辈人一定要付的代价,一身血、两脚泥”“三连还有活着的举手”都是细腻赤诚、给人留下深刻记忆的高光戏。文人与战士,面对的是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的“战场前线”、不同的对于家国的捍卫方式。他们都坚持顶住了,靠自己的理想信念、血肉之躯,给后辈换得未来。而这些时刻,便是个体命运与时代命运连结的时刻。
从小就是背诵着“谁是最可爱的人”,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听着父辈讲述志愿军故事下长大的一代。今年正好也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对于电影呈现出的这份情怀我是给满分的。而且电影制作的各种细节和质感也完美还原了那个时代,代入感很强,平行剪辑和以小见大的部分都是有很多巧思的,陈凯歌一如既往诗性镜头里却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向这些“为了忘却的纪念”致敬。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节奏乱的一批,凯哥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霸王别姬》不是他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