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指兵兵”的时候,除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其实会想起小津镜头下的儿童,这一部的开头就更加想起小津了。是的,小津的电影里令我着迷的地方,还有他的城市空间和地理。画家和他的城市,除了画家,还有雕像、浮雕;而纪录片作者的眼睛则能把这一切全盘记录在案。普鲁斯特写雷诺阿的画,说一百年后的人看他的画便能了解当时的人们的衣着打扮和城市面貌,画家都是这样,而影像更是这样。从标题来说,大概还觉得这是“会说话的照片”的雏形,照片和影像,仔细听,它们都会说话。(画家架起画架、摄影师架起三脚架,今早看的“Troppagrazia”里的AlbaRohrwacher架起的三脚架是丈量土地的测量仪)
奥利维拉的短片更能集中体现诗人气质,反正长片真的和他年纪一样长。。。
想法不错,执行的一般,技术也有限。
六十多年前影像中的,画家笔下的,以及我行走在的Porto。互文,对望。
一位画家漫游并记录波尔图。他看到的既有老城也有新建筑,人们到达或者离开,有工作有嬉戏……无需语言表达,所见即所得。
B站觀看,p2黛博拉之歌響起眼眶微潤
奥利维拉的第一部彩色影片。摄影机跟随波尔图著名画家AntonioCruz,走访波尔图大街小巷创作水彩。尽管仿佛都属于某种城市交响曲,但奥利维拉认为这部片与《多罗河上的劳工》有根本的不同,或许是不同在一种更清晰的超验感觉——标志了奥利维拉的转向。开始注重时间、观看的停留、长镜头和静止的力量。“我感觉到影片的前几秒种将留给观众一个印象,其后的一切是在延长这种印象停留的时间,并自然演化为精神”。可见《追忆童年往事》《点指兵兵》等片抓住的形象。
城市是运动的画,画是静态的影像。逻辑是一种基于“视线”的建构,镜头美极了,稍不满意声音处理。
📝
看完直觉的应该放入《意大利十二导演与十二城市》,一查是1956年拍的,难道很多都是学他的,除了安东尼奥尼,比其他人好太多。印象累积,入味。
用画家的眼睛来观看城市的美
奥利维拉的构图训练吧。拍的挺美的
奥利维拉第二部
此片只是平静地记录城市与画,精彩的是最后一分钟那流动的画布仿佛回应着更迭的城市,续着看2016时空交错版的给看哭了,再次确信时间之泠冽
每个场景都是一幅画
.
Porto波尔图observes/seizes/lives摄影师与画家眼中的城市溶叠而成幽灵样的绿
3.5星。拍人群的那段有意思极了,这么拍雕塑确实有趣。
奧利維拉的片怎麼拍都充滿人文情懷~~~~~~
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