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十年後,我就沒聽說過有人私奔啦!”
一部電影盡攬了台灣90年所有濃臭惡俗的縮影。立法委員象徵國民黨的官商勾結,外省教官象徵軍國教育,魏少朋象徵貧富差距,卓勝利對自己兒子的言語暴力則是父權社會的典型。一個中學生同時承受四方壓力,怎能不齉成悲劇?濃縮的技法略嫌粗糙,但這股野心可說非同小可,可惜聲譽被新電影軍淹沒於史冊!
暴戾不再是这个年代事情的解决办法了,大时代的尾音也会渐渐消弭。
虽然画面很模糊,但平头庹宗华好帅啊;外省人本省人话音分明;选举和诊所,想起朱西甯;有些熟悉场景,想起《恋恋风尘》;国葬遗照与大红喜字蒙太奇;血气隐入现实,开枪之后再不反抗,也当成报仇的圆满;黑道纷纷转型,政治联姻很常见,只是有些人还停在过去,“干伊娘”挥武士刀叫骂,不防冷刃刺入;父子关系再僵硬,最后都要迎来一个和解,尽管到底是误解
民国五十后,就没听过私奔的。
在此之前的八條評論只有半條看懂了電影。此片堪稱詹明信所謂「第三世界文本都是國族寓言」論的笨拙圖示。能拿金馬最佳改編劇本獎可不只靠結果神反轉而已,而是一部流氓片濃縮國民政府遷台史。
胳膊拧不过大腿儿
野心很大的作品,可惜看的版本画质惨烈。庹宗华真的很适合演这种从骨子里就苦大仇深,总是皱着眉头的年轻人。叶全真的角色没什么很大的作用。
蛮意外的好看,不过摄影普通,剧情的结构和背景蛮有趣的,虽然故事的转折有一点狗血==(1)还蛮符合以前第一次看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片名给人的感觉,不知道Honey当时去南部避风头,是不是就类似影片中这种感觉。==
剧情不錯!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