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这个形式是可以有趣的,但我确实和导演的影史积累大相径庭,这就很难有什么观影体验了。一部纵览影史的混剪竟然一个看着眼熟的镜头都没有也是想不到。不过真的很好奇,导演做这个片子是咋搞定版权的。
#2023EFM#短片竞赛入围。金熊给这部吧!好感人……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的、对背景中甚至焦点外的群众演员的研究,(利用机械手段)成功打破电影视觉中心体系并倒转观视结构,同时也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影视史梳理角度。非常厉害的档案工作。不出意外应该本届最佳了。【感觉华语也有许多这样的题材可以做啊啊!!!】#年度佳作##年度十佳候选#
高鼻子的Jill很好辨认。看她在荧幕边角老去,是件悲伤的事情。
75/100@efm
在動物園裡觀察蚂蚁反而更有生命力
对脸盲太不友好了所以看了两遍,从困惑到惊喜到温暖。
今年FIRST最惊喜的一部作品,来自柏林展映单元。它讲的是一个群众演员的一生,导演把她在无数作品中一闪而过的镜头,连缀在一起,构成了这部影片。起初,你还不知道它到底在拍啥,但渐渐地,当镜头总是对准同一张面孔,并且不断把她从边缘拉至中心时,感动汹涌而来。佩服导演收集素材的能力,有些镜头真的很难找,比如火车玻璃上的投影,比如行色匆匆的侧脸……最后这又成了一部颇具观影趣味的电影,因为观众会自觉地意识到眼睛、目光、视线的在场与重要性。这是一部关于观看,关于剪辑,也关于远景、虚焦与边缘的电影。
怎么说,我欣赏它想传达的意义,主创说的打破现有hierarchy这个点本事我也很喜欢,但还是觉得这种形式我不太能很喜欢上。#73Berlinale
#17thFIRST#Berlinale20233/5
【FestivalScope】题材独特。完全无需任何旁白,画面本身便能以动人的力量感动人心。随着幻灯片式的影片画面一帧一帧地播放(像在拉片),观众一开始要仔仔细细地寻找,才能看到被放大后仍然位于画面边缘或模糊远景里的“背景板群众演员”——吉尔。后来,观众逐渐并不需费力也能直接略过光鲜亮丽的主角,一眼在犄角旮旯之处看到吉尔的身影,就像已经认识她,把她当做主角一样,对她施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如果不是这部短片,没有人会注意这个甚至连一句台词、一个近景正脸镜头都没有,连小配角、特约都不算,却已出演过数百部英国电影、电视(单元)剧、电视电影的群演。
6.0。
截取作为背景的一帧,电影史上极具意义的一次回眸。
考據派創作者的登峰造極之作
致敬面孔,致敬电影史。
#RIDM2023@festivalscope学电影史的会为这样的作品而惊奇,不仅在于其呈现形式(模拟胶片机的声音以及各种“拉片”效果的处理),而且更在于其意义内容——为无名之人正名并赋予其意义,不仅是电影史上的导演,还包括各种边缘角色(台前幕后的),尤其是女性。
3.9极为动人的是再一次印证了电影本体的物质现实复原论,影像媒介的无私在于它会记住那些存在过的事物,关于影像与面孔的联系,无数次回想起《历史停顿三分钟》。在影史沉沙中考据一张险于埋没的面孔,以逐格步进、画幅变化这种图像最基本的单位让我们注意到一张面孔的存在,遗憾的是到了结尾也并没有在观看的过程中所期望的制作者与会吉尔存在某种亲缘关系——考据的驱动力,但也是一次关于电影的元讨论。
是那些电影里电影史里的无名角色,是你生活里的无数的陌生人,是不做主角的生活形态
更多的大部分人都只能是uncredited。“天眼大电影“,不借人脸识别的朴素剪辑也值得感动
#RIDM04那些被忽视的局部、跳跃一闪而过的帧频、那些在电影之外的、另一种角色、她在荧幕中的一生……向伟大的电影史致敬
不仅仅是简单的档案考古挖掘,而且质疑了电影再现机制的透明性,强调了主流叙事电影视觉呈现中隐含的选择性,作为配角的Jill总是处于画面边缘或焦点模糊的前景/后景,仅仅占据有限的几帧,影片以逐帧播放、zoom、定格等手段反叛流畅的观影体验,引导观众注意力偏移中心,进行辨认与思考,并且突出主流叙事电影对现实再现的过程中固有的意识形态偏向(Jill大量扮演护士、女佣、路人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