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eidaTheatre2014.2.12TrafalgarStudios录制版,裸看。先读了易卜生原著,如若娜拉没有出走,有人生来就被长夜围绕,害怕悲剧重演,历史却一直在重蹈覆辙,舞美设计颇为惊艳,极其契合古典神韵悲剧属性,不繁复却效果惊人,如鬼魅置身舞台如幽灵如影随形,遗传疾病一般无法逃脱,尤以炽焰燃烧甚是叹为观止,收尾时模拟朝阳洒满舞台,却仿佛夕阳终将坠入黑暗长夜,根本不存在出路,LesleyManville光芒万丈的表演将你紧紧攫住,
艾尔导演出品,必是好戏。女主和男主都棒极了,因为刚看过《慢马》,所以我对这个男演员非常青睐。牧师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上个世纪的梅毒真是一种精神恐怖
JackLowden当年还没火的时候的剧,我居然去看了....
最后真有些轰动的感觉,只读和看表演果然是两种体验…妈的易卜生真牛逼
这版的场景很不错
阿尔文太太演得太好了天哪,有些英方言台词实在听不懂,不过大意能够理解,一个没有出走的娜拉和她生来不幸的儿子…
谢谢digitaltheatre圆了我看黄狗舞台剧的梦,如果这辈子都看不到一次黄狗谢幕鞠躬时候的小样我会遗憾而死的。演得真好,黄狗是不是感冒了还一直吸鼻涕,鼻音一直嗡嗡的,好可爱啊。好可爱。好可爱。说法语也可爱,一直想把手指头放嘴里啃也可爱。最后一幕妈摸到少爷口水上了看到妈把手往少爷衣服上蹭笑死。
比剧本好,没有日出好。对我来说,他们有点不是没有出路,而是自己出不去的感觉。
他不是寻求爱,而是寻求施加死亡的手——一种面对荒诞的力量。JackLowden你演得好啊🥺
“无论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从未见过太阳。”欧士华真是一个悲伤忧郁的小可怜虫,注定在罪孽与致死的恐惧中渡过可悲的一生。
不错,最后一幕的灯光加上演员强有力的表演,让整个剧收了一个漂亮的尾。雷雨原来是有借鉴这里。果然,多读古典话剧是很有益处的。立刻去读书馆预约了这个剧的剧本。个人感觉,群鬼,这个译名,有点不太合适。
演员演的很好但真的太压抑太压抑了
群鬼。让人想起Longday'sjourneyintonight。但不如后者动人。舞美确实有幽闭古堡的鬼魅之感,但也是英国戏剧所热衷的古典主义式舞美。易卜生总爱用一个意象或者说隐喻贯穿全戏。而整部戏中有狂人日记,雷雨的影子。
抱着剧本看完(Lowden这个身材比例啊(⁎⁍̴̛ᴗ⁍̴̛⁎)
剧本朗读会选本,所以事先去看了这一版,被最后一幕感染了,现场朗读时几欲落泪。
看着就会联想起黄金时代走在泼墨上的萧红,不管哪个时代,女性都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
“社会问题剧”延续对婚姻家庭题材的发掘;“群鬼”意象——旧道德旧制度的象征,也是阿尔文太太心中的梦魇;左拉自然主义思潮影响——家族气质遗传特征;向内转的先锋倾向——现实主义手法中融入表现主义特质,注重意象,表现心灵;对曹禺的影响——《雷雨》(家族)《日出》(太阳)这一版的舞美很赞,最后一幕玫瑰色书写魔幻令人印象深刻。
本来只是冲老邓去的,结果被创飞了,怎么会有这么虐的剧,肉体也虐精神也虐,太痛了太痛了………看得好难受,有什么能比看见一个美好的人生因为过去的幽灵被毁而更难受的呢?悲剧的人物被困囿在过去的幽灵之间挣扎,窒息,直至消亡。剧本好,但是表演也好,情绪积累到一个点加上舞台背景的烘托,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我的心好痛
完美的表演,场景设计里若隐若现的帷幕和挂在墙上的人物肖像非常棒。
digitaltheatre的录像,本来中英字幕都没有想着要冲老邓的脸啃完了,结果对着剧本越看越入神,原来《雷雨》就有借鉴《群鬼》,虽然有些台词因为口音实在听不懂,但还是被阿尔文太太、曼德牧师和欧士华这三个角色的台词、演技和表现力震撼得不行,吕嘉纳表现有点拉胯,剧本应该略有改动,但总的来说完成度还是很高的,也怪不得老邓24岁就能拿奥利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