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导演的不思进取就是跑别的国家把自己的电影再拍一遍
很不错的小成本电影,安利安利。
看这名以为是喜剧片,结果是自己翻拍自己,尽管本土化改的还行,但故事熟悉了就没什么看头了
很好看。
比想象中好
同一位导演把同一部电影拍了两版……
2024-02-02:2.5最可怕的是口音不统一,两个男主台湾腔很重,但是放在厦门说得过去,最可怕的是巴图演的那个两个人的发小,明明一起在厦门长大结果有着很重的北方口音真的好出戏。对林哲熹依然有很大私心,表现也不俗。李茂也不错,有惊艳到我。
本来是还行,不过你自己跑到大陆再翻拍一下自己的电影是有什么意思?
这个导演真的很懒(也有可能是资方要求的),就把自己的《光》重新结合不同演员和故事地点重新拍了一遍;对于从自己成品不错的初作到现在五年,这无疑是致命的原地踏步。很好奇他到底还能否有更多尝试,或许就止步于此。很神奇的地方还包括李茂自己演着演着真的好像马来西亚人在讲中文,然后最后还是把弟弟真人剪了进来;即使这完全是发生于不同国度的故事。冲着林哲熹不给低分啦。
哈哈哈哈怎么哪儿都有李梦
不仅是一部关注自闭症群体的特殊题材电影,面对生活的坎坷虽有争吵和纷争,却总会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暖心故事,治愈着两人受伤的心,抚平生活带来的心灵褶,亲情的力量抵抗着世界的黑暗,家人和热爱,都是光。
自己复刻自己这样的故事,希望不要再出现
回北京的航班上看的,故事的讲法和拍摄水平是及格线以上的,只是搬上荧幕注定是票房扑街的作品。里面的巴图真的是个工具人。
弟弟的港台腔太出戏了。。。
比《阿波罗男孩》略强,依旧是自闭症哥哥同弟弟(妹妹)在寻找真我及亲情共融间相互拉扯,从而产生戏剧冲突与升华主题。导演在拍自己的故事,情感有够真挚情绪拿捏亦不错。剧本可以再细化,许多人物对故事推进作用不大尚可精简;台词与行为可以更加贴近生活,某些部分略有生硬稍显失真。(李茂是快乐男声那个李茂?十几年过去,有些不敢辨认了)
95.54
片头的“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建议改为“根据真实电影翻拍”
会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主演之一是台湾的林哲熹,之前他在台湾电影电视剧中的表现实在让人印象深刻,这部算是他的大陆电影首秀,故事很俗套翻拍自导演前作马来西亚电影《光》,那部电影在国内票房也不过就是三百多万,不知道是谁给的勇气,翻拍本土化后就能大卖?果然院线上映最终票房不到100万,无论情节台词剧情表演都惨不忍睹,半小时弃
1930,吃饭……我很庆幸,没有看过那部第一版拍的电影。听说,一样的剧本,一样的场景,一样的台词。或许看过那部,再看这部,只会给一颗星吧……很喜欢这种生活中的小故事。
比起《光》来说,还是差的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