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现实符合想象中的纯净美好,的确像一个人渴望没有影子一样,是为自己找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肯妥协的人或许可以逃避,但国王是不能逃的,甚至都不能自由的去爱。因纯真而产生的脆弱,有些像陀氏的《白痴》。
从画面上说这一部更贴近那个时代,然而我先入为主地更喜欢2012版。可能是时代限制,拍电影的时候有些东西不敢表现,导致这部里面的路二人格不连贯,感情不连贯,形象片面。尤其不喜欢总拿着茜茜来说事。但是这部的优点是更多地介绍了大臣们的想法,还展现了很多新天鹅堡里的场景,尤其是那个升降餐桌。
懒到现在才看了第一部德语电影
借助华丽的舞台布景和复杂的摄影以时间顺序描述了包括其神秘死亡在内的这位童话君主梦幻而孤独的一生,部分情节与史实有出入,尤其是主角的同性倾向仅作为暗示。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获得了直接在赫尔伦基姆泽宫和新天鹅堡内取景的拍摄许可从而在原始地取景,该作也是德国当年观影人数最多的影片。
三版黄昏,维斯康蒂像盛装舞步,富贵逼人;12版像花滑,轻盈佻达;这一版像重剑,端正凝重,力道深厚。瓦格纳不能听啊,听多了要崩溃的,屡试不爽。
各个主要人物都和真实历史人物容貌很相像,这选角也是厉害。55分钟的声音剪辑很不错。
冗长。只记得瓦格纳那个浮夸的手势
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暑假,看了一部茜茜公主的特别番外篇,虽说这里的茜茜看上去没有罗密施耐德灵,但想想当年看过的画册,本片中的形象似乎更倾向于油画里的茜茜,而且沉重的主题也势必不可能有一个可爱灵动的茜茜;感觉路德维希对茜茜的爱情是种求而不得的焦灼,他最爱的还是自己壮志未酬的理想
这个版本的sisi也很好看
InGedanken..IndenWolken..你的艺术,你的和平,你的爱情,你的孤独,最后都将归于尘土,又或者跟着你一起沉入湖水,保持着最后的纯洁。你的眼泪不只是你的眼泪,也是时代的泪水,身份的泪水,制度的泪水。
Helmut是我最喜欢的德国导演之一,并不是说他有什么技巧,而是相当端正的态度。
男主角在阳台的登台亮相立刻让我联系起聂小倩中的姥姥——话说您那个发型...
可与维斯康蒂的《路德维希》比较着看;内景华丽精致,外景明媚明艳,部分搭景显得有些假;月夜湖景吐心声,戏院搭成露寂寞,音乐和爱情都拯救不了他一心沉沦的决心,他更适合做一个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
限于篇幅,对于人物的描述无法达到完整化,不过已经算是不错了,服装布景什么的都很到位。
109.53
比之维斯康蒂那版要简短,紧凑,在演员上没有那版舞台梦幻与唯美。对于国王的同性倾向基本隐去与修改,改之为与茜茜公主间的暧昧。某些地方也比较戏剧,比较有野史,揣测的意味在,但是最后路德维希的死,以及某种憧憬,一直有着偏执疯狂的象征意义。三星半。
画面很美
谢谢豆友翻译并分享。看后感情很复杂。传主符合19世纪艺术盛世和浪漫主义,他审美品位和对艺术贡献也超出大多数人。然看到他出席仅为他和未婚妻举办空场演出,用国力实现一已的梦想,政治不正确。我的音乐程度不足以听瓦格纳纯器乐外的部分,我不听他,现在想大约接受力不行外,有多种音乐外厌恶。
3.5
最大的亮点是意淫得完全脱离史实,硬生生把他塑造成沉醉在艺术中的失心疯。在德奥战争中他明显积极参与了,而且想要帝位;死因扯得太浪漫;同性恋一点都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