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1942年演讲课程的伴随物,也是对荷尔德林《伊斯特河》的伴随物。liquidimage,在斯蒂格勒有关技术的访谈中交叉剪辑着沿着伊斯特河逆流而上的城市、历史与政治的影像,冷眼旁观的同时不避其诲。画面与斯蒂格勒、南希、拉巴尔特的访谈内容基本上是各说各话,这倒还好,但前后大量重复出现的镜头,影像的随意性,不明导演意图何在了。全片的镜头语言其实乏善可陈,但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画面缓慢的变换(慢镜头的画面有正常变白再变回正常),模拟一种呼吸感,呼应了谈话所涉及的“停顿”与“精神”。全程盯着字幕走,真的是本雅明说的“分心感知”了。
(在camerastylo,经导演授权的北京首映)论文电影/公路电影,就电影而言很业余。影像重复得很多;几个章节之间、甚至伊斯特河的诗句与紧随其后的影像之间的关联性都比较弱;“呼吸”那段突然出现的实验性的处理有点浮于表面;文本与影像没有形成一种复调的对话关系...缺点可以列很多,但是瑕不掩瑜。斯蒂格勒真的是个好老师,他生动的姿态、不徐不驰的讲述、时不时穿插的幽默都在电影中得以展现,开篇的普罗米修斯拯救了全篇“故事”的匮乏,是真正的诗意担当论文电影真不适合大家一起看,应该自己慢慢看,时常暂停查查资料才好。三小时连续的哲学轰炸看得人太累了。
断断续续看了几年终于看完了,今后应该还有机会重看吧
在素材选取和声画关系上缺乏思的严谨性,图像往往沦为访谈内容的图解(到集中营和海德格尔故居的部分才稍微好些),在这一点上很不海德格尔。斯蒂格勒手舞足蹈的,挺逗。
看了很久总算看完了。学弟说的对!stiegler演技好,不像zizek那么浮夸,有空做个摘录。整个过程很有意思,会想到哎呀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私心打个5星
说到底还是问你追求的真相是否有能力承受,又是否能在否定后偃旗息鼓。尤其是关于自己的真相。
荷尔德林的诗啊海德格尔的句,不如河边的野鸭子。哲学基础主义的全面失败也意味着这部电影的主题的溃败,只剩下了美学
非常精彩的影像化讲座通过斯老师的技术哲学阐释将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研讨班与他技术追问讲座里涉及的多瑙河作为视觉素材的基础从黑森林的源头到下多瑙流域的古希腊城邦遗址人类历史在其对地理自然的外化器官进程中逐渐获得在神话时代被爱匹米修斯所遗漏的techne。其中南联盟、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中下游国家的政治现状及其和米苏帝国的关系是另一条体现技术问题的地缘政治面相的线索。南希对技术与起源问题和拉库拉巴特对技术与国社问题的讨论作为深化和命题自反。这片子回头来看是对斯老师最好的纪念,对位法的多声部剪辑也意外的好,这片子应该常看常新
然而德国再也没有海德格尔和荷尔德林了
强推,要再看几遍。画面选景太好!还有各位哲学家出镜解说。
两年前看的讲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的纪录片,有空再重温一下。“此在”的定义或许可从伊斯特河流自身以及荷尔德林的颂歌之中寻找本体的答案。
你的名字
声画真的太任性也太敷衍了……
河流失去了他的诗性。河,历史,人,技术,哲学,都是缠绕的,印证的。我们不会经验死亡,但我们一定会经验失去。继承的历史都是我们的幻像…
对不起中间睡着两次……有时间重看吧
还行
好長,好長。
RIPBernardStiegler
德里达的高徒,斯蒂格勒主讲~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