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亲戚是真朝鲜人去年75岁最后一次来中国说自打十年前吃过豆腐之后回去就再也没吃过吃不起他在朝鲜到丹东的火车上中国人给他跟火腿肠不知道该怎么吃中国人给他好多吃的他感动哭他说从来没吃饱过他说只有精英才能住平壤并且不能有残疾人等还有很多奇葩事说不完
好感谢这导演冒着风险,给我们带来了高清无码的朝鲜世界,也感谢中国远离了那个世界。
不是内容问题,是态度问题,或者说是记录伦理问题。以偷梁换柱、对拍摄对象缺乏尊重的虚伪来揭示所谓现实的虚伪,反噬了题材,完全没有说服力。这都不能算纪录片。【可能只满足了导演济世的心情。
朝鮮官方精心排練的宣傳片與排練之外的部分形成了微妙的反差萌以及強烈的反諷,幸好是俄國導演,若是美國人,現在該在牢裡吧。
本来以为会有大大的优越感,但看到入队仪式和宣誓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一刻,觉得是五十步笑百步。剧情结构上有点太散了,基本是有什么放上什么。亮点在于朝鲜干部一次次的要求重拍,并且提出指导意见,俨然导演
这部纪录片最有意思的是,它把拍摄现场的指导部分保留了下来,让“正片”部分显得虚假,也让整部电影显得更加真实。“暴露电影运作”这一先锋派用来破坏虚构电影真实幻觉的手法,在这部纪录片中具有了真正的现实意义。
生活在官方幻觉之中的国度…最后问小姑娘回忆中有没有什么快乐或者记忆深刻的事情的时候,小姑娘什么也想不到,除了“伟大的金日成将军”,一片空白。
应该算是最真实的朝鲜实录了,朝鲜人民的那种空洞感让人心疼。。。说朝鲜幸福指数高的,请你去朝鲜生活。
《太阳之下》像是安东尼奥尼《中国》的姐妹篇,现实主义与“官方安排”的机械生硬两种影像风格反讽并置,悲剧性的近景特写捕捉到了朝鲜人表象下隐藏的失望与恐惧。如同奥威尔笔下的1984一般不寒而栗,严格来讲应该是一部元电影而非纪录片,对于俄罗斯观众还有我们,命名为《童年往事》再贴切不过
问我看完《太阳之下》的感觉??哦,没感觉啊~习惯了,又有谁不尊敬领导呢,,,对吧【😓】
哪里和哪里都很像,人们麻木地、无动于衷地推着坏掉的国家在往前走。
近年来看过最恐怖的电影。允许这样的政权长期存在,或许是全人类的耻辱……本片同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一样,从侧面证明了电影剪辑的重要:拍摄内容可以管控,却控制不了剪辑的方式。
揭露了一个更加魔幻可怕的国度,据说朝鲜当局一直含蓄的以小女孩的安全作为要挟,一是禁止上映,二是要求导演再去一次朝鲜。当然这部片子照常上映了,导演也再没去过朝鲜。这种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不顾别人安危拍拍屁股就走了的感觉,怎么说呢,让我联想到那位,道友被坦克压死,但贫道不能死的某柴女士
极赋有政治意味的表演。想不到什么诗歌和美好的东西,只剩下苍白的誓言
在我们看来,太阳之下的意思是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前蘇聯出身導演維塔利·曼斯基拍攝的北韓紀錄片。之前因為電影節放映差點搞砸俄羅斯和朝鮮的外交關係。期待已久的作品,雖然韓國排片也很少,但終於在首映日看上了。竟然看哭了我的淚點太奇怪。前面吃飯的部分政府人士在教他們說該說的台詞,看得全場人都在笑。
希望辛美同学和家人平安。
主题先行的催情配乐其实也是导演的另一种操作和表演。偶然和西雅图观众聊到这个片,发现可能大部分西方观众对朝鲜/社会主义都处于一种充满好奇但并不会去了解的状态,于是这种展示“窥淫”欲望的片子就特别对口味。最后一个镜头意味深长,辛美对于“快乐”的一无所知和难以抑制的眼泪让人很难过。
#EIFF这个剪辑真的是超聪明的迎合了西方教育长大的人,然而在朝鲜又一定是另一个版本,片子提供了很多的真实从而引发了很多思考。观看过程中不断有闪回到自己童年的感觉。提供更少的选择和集权有时的确是一个战略。
这片就像是,导演原本被请去拍严肃纪录片,结果却鸡贼地将花絮全部剪出来拼成了成片…有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