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处理上对中外合拍片有借鉴意义,对移民身份与亚洲社群的重现让我很感兴趣。但是现场QA问了问导演,发现并不是某种个人的问题意识,所以不免落入了很多的刻板印象和兜售奇观。题材沉重,但是达成的影像效果却不尽人意。
在英国刚毕业的中国台湾留学生小袁毕业后求职却四处碰壁在经济压力之下无意间在一家非法的色情按摩院当接线员帮忙打点店内的事务和寻欢客的各种需求按摩院里人欲横流小袁的的价值观与道德底线也不断被挑战但她也在此找到人性的真与伪和大学里永远学不到的功课这类电影还是相当的有新意还不错
金融海啸之后的下海女子……后面可以对比下《下海》。陈湘琪确实有点没想到,但再一想,这尺度,对她也不算什么呀。
之前有法国人拍内地的《下海》,现在又有英国拍台湾人的《接线员》都是海外华人女性生存的故事,都是为了尽快“发家致富”;巧合的是都是2017年创作,只是一部主要在法国巴黎,而“接”则是在英国伦敦,也是一种“不约而同”的惺惺惜惺惺吧。我们总把漂洋过海,当成是人生的一次淘金的机遇和机会,只是这样的代价,只是她们自己心里知道,所有付出是不是真的都得到了自己期许的那种回报。
看到一半覺得,不如《下海》。看到末段還是覺得更喜歡《接線員》-「你不覺得人越大夢越小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去一次泰晤士河,你來了,又走了⋯⋯情感終究比劇情重要的。(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湘琪)
如果一提“妓女”这个身份,咔嚓一个剧本就诞生了,然后你猜是什么情节,本片基本会按你的猜测来演绎。
当陈湘琪说出蚯蚓离开土地太久会死的那句话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就过早地结束了影片的后半部分本身也越来越差整部戏又老土看完我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一开始对这部戏有什么误会加分项是纪培慧讲英语真是多谢他爸(。
假如今天有人跟我說要把我這段記憶刪掉我也一點都不覺得可惜,唯一的擔心就是,我怕會不小心又走進電影院再看一次。
台湾版《下海》,同样很烂
配樂是災難,結局太行銷。★★☆
最後怎麼變成正向力量式的結尾,2017.06.28@華山
优点和缺点与《下海》十分一致了。
片子胆很肥,待业女大学生、性感马来妹、单亲妈妈和淳朴偷渡女在异国的小房子里从鬼佬裆下掏钱谋生活,高企失业率下的底层相欺,出路被堵死。离土蚯蚓的自喻略刻意,碎掉的招财猫和抽屉底下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倒是妙笔。就是可惜中后段Anna死掉后,电影也跟着她死掉了。
[3.5/5.0]蚯蚓wtf。紀培慧父親是美國人,所以有個英文姓Daley,美國出生,台灣長大,英語會話後天習得。
最好的戏都与Anna有关,包括那个拿着被子当天空与后面游览泰晤士河的场景。蚯蚓离开土地,就过着蛆虫般的生活。
异乡苦情,跟下海一起看更有效
金融海啸之后的下海女子。待业女大学生、性感马来妹、单亲妈妈和淳朴偷渡女在异国的小房子里从鬼佬裆下掏钱谋生活,高企失业率下的底层相欺,出路被堵死。离土蚯蚓的自喻略刻意,碎掉的招财猫和抽屉底下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倒是妙笔。
壓不過氣的低沈
最近看这类作品真是看腻了,每部的走向都是雷同的,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女孩们移民国外,生活不济沦为妓女的故事,刻板又迂腐,拍法也没有任何变革,还是老一套,既没有引起共情,也没有真正在“照应”人物,导演根本不关心生活中的她们吧,为了拍一个简单上手的题材罢了,这样的电影真的没有什么花钱拍摄的必要。
和《下海》做对比,一是女主角没有下海,二是结局的走向。《下海》走向了一种不舒服的团圆,本片走向的是破碎的心灵再度圆满。作为体验者,纪培慧的角色笔墨不算重,都是些俗常的事,抗拒,被骗,会帮助人,也面对诱惑,她的角色的情感戏通通写得不好,不然这故事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