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辦案靠臆想,兇手脫罪靠自信
故事情节还是比较吸引人的,唯一遗憾的结局,最后一个乘客应该是自杀女生的父亲,然后毒杀作家。
本片确实是一部非典型的印度电影。悬念、谜团、推理、反转才是本片的灵魂。杀人一定要偿命么?答案是逮不到就不用。剧情、对白、节奏推进都相当好。但结局一般。如果多年以后,德夫偶然读了老婆买的涉案作家的新书。然后发现新书里的谋杀情节才是当年凶杀案的真相。这比作家逃逸前自嗨自爆强多了吧……
为什么最后最后居然不是凶手被抓!!应该再给一个反转啊我的妈!!!我不服!!我不服!!!
又见高智商犯罪片,可惜无论从剧情逻辑还是细节推敲方面,不合理的漏洞都太多了,制作也相对粗糙,最关键的是整个片看起来非常无趣,讲故事的手法过于平淡,不知道啥时候能出现下一部《误杀瞒天记》啊
其实很多情节经不起推敲,和《误杀瞒天记》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有人利用真理获益,有人利用谎言,而我利用巧合”罗生门格局,每个人讲述的都不一样,真相交给观众去猜。演员请就位、坏人逍遥法外系列。
确实是小成本的悬疑推理烧脑片,但是后半程明显发力不足了,总有新的证据出来,刷新警察对于整个事件的认知,但结尾还是有bug。罪犯杀人的时候,死者的老婆特么在哪呢……但印度能拍成这样我已经满足了,至少没有歌舞,我很感激。
一个故事用不同的口供反复演绎,看观众更愿意相信哪个版本,话说印度底层警察还在用竹棍抓人,经常在工作时间睡觉。#20180219
终于看到一部没有歌舞的印度片了,结尾反转不错,只是有点急....
除了印地语跟英语交杂装逼有点烦,整体的套路设置高过那些西班牙烧脑很多,而且比较合理。是的,主演说了,借助巧合
满眼《看不见的客人》的痕迹。明明有个最大漏洞,男主说他被偷情男砸了,那验一下那个钝物的指纹和血迹不就知道了。要是没有男主的血迹,那就是他说谎呀。。。
挺好的,很悬疑,最后翻转,真凶逃跑了。
一个案件,两个证人,同时也是嫌疑人,故事以此开始!通过悬疑推理,层层解谜,以真相大白结尾!总体而言,摆脱掉歌舞的印度悬疑片还算及格!不过剧中的巴格有点多,且结局牵强,让观影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也是建立在常规刑侦手段之外的真相翻转,但好在存在的环境是经渲染而成的印度无作为警方环境。电影是一个说服人的过程,主角亲身示范将不同意象组合利用巧合打败真相,是绝佳的心理战,也算是非常切题了。两个主角的的叙述感都不错,这个推理的演绎比被拿来比较的《看不见客人》要好许多。
同《瞒天误杀记》相仿,都是新时代印度电影人对于新题材、新构架的尝试作品,而且更接近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节奏。三具尸体,三日审问,三段叙述,不断地闪回、穿梭,谁说的是真相?谁又在撒谎?在这现代的“罗生门”中,没人能在暴雨停歇后离开,那个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结局。
零舞蹈的印度推理片,三段式结构类型电影。三个案子错综复杂,用口述方式穿梭揭露,还原真假现场。在嵌套的故事里浮现最后真相。想到同类型的《看不见的客人》《谜一样的双眼》。印度侦探让人眼前一亮。导演阿沛·乔普拉是1969年同名电影导演雅什·乔普拉的孙子。另外结局大跌眼镜,除了二次反转,也颠覆了主流价值观。有人用真理获益,有人用谎言,而我用的是巧合。
本来前面悬疑做的不错,但揭秘部分感觉很弱。其实罪案电影里换鞋神马的有点难以信服,大家鞋码这么巧一致吗?作家书那么烂,突然现实版犯罪故事编的这么好?关于杀律师,作家这么冷静,短时间就编出完美犯罪还及时换了鞋?警察大哥看起来很有经验和判断力,事实证明很鸡肋啊!印度警察阻止飞机起飞这么落后吗?不应该是几个电话搞定吗?作家给警察电话太嘚瑟了吧,那时飞机没起飞完全可能被扣,而且其实这种起飞也能拦下来吧,除非故意放水。
《看不见的客人》+《误杀瞒天记》,依靠一次次叙述,混淆也寻找真相。把控很好。结尾没有被抓,更赞。
该有的悬疑和反转都有,总体节奏很紧凑,后半程比较抓人,但都是描述和臆想,不够惊艳也不够高级,漏洞也不少。最后结局虽有反转,但给人以潦草结尾的感觉,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