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很美,电影很烂,全是毫无关联的镜头堆砌,感觉我看了一个半小时的电脑动态壁纸,还是随机播放那种。
带点乡愁的旅行明信片,作为声音纪录片处理得有点暴力和粗糙,人为的声音控制着自然的呈现。
开头比较平淡,就是空境集合+大型asmr的感觉。自从各种敲击声互相交织出节奏开始,一下就起来了!整部片子以四季为线,其实亚热带的四季不那么分明,贯穿的人物活动就成了亮眼的标识。民俗、宗教、时尚活动,昏黄的灯光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群人踢着毽子,真有哈瓦那般的自由闲适啊。多骄傲如此多元包容的城市是自己的家乡。大理的声音,海鸥啼鸣、叫卖吆喝、竹笛声声,都伴随我成长无比亲切;而那些并不期望的声音也收录其中,就更显真实了。全片最感动的还是那只即兴乐队,完全满足了对搞音乐的幻想!就到自然中,和着四时之声作乐,无谓听众,但求真心。
刚看完大理的声音,和导演沟通了一下,他很谨慎的没有说出对于现代化对大理改变的看法,但是我还是觉得他对于大理自然和原生态的保护的爱和城市化对大理的伤害的些许遗憾,一年时间,和光同尘清风雅乐的影片,上映后希望大家都去支持。
看到了一些熟悉的朋友…和狗这边要做完这个月然后晃一晃还没想好接下来但是经过今天的电影觉得还是大理吧还是大理好[流泪]
#SIFF22#0背景音乐+0解说=真·大理的声音?电影还是很充分的描绘了大理地区多样气象、多样物种、多样民族、多样宗教、多样文化、多样文明交流交汇交融的神奇图景。
先看了《时间之桥》紧接着再看此片,对比产生了伤害,单看此片可能只觉得平庸。但珠玉在前,就觉得《大理的声音》有点糟糕了。声音和画面的简单堆砌,感受不到作者的用心与思考。原本任何一种声音背后都会有厚厚的背景信息,但作者只是对声音和当时产生声音的短暂行为做了收集,没有前因亦无后韵。声音取材和打卡游客的视角并无二致,把缺少深入挖掘素材过多的剪辑在一起,浮于表面不知所云。一段自然风景一段社会生活的影片结构,又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导演特别喜欢的云,不知用了什么制作手法有种诡异的5毛特效感,可惜了那几位的即兴演奏音乐。看到摔泥小姐姐围裙上的某陶社logo时以为会是大理大型旅行宣传片,看完发现是劝退片。
开场一分钟就让人产生强烈退场欲望的片,我需要看几部詹姆斯班宁洗洗眼
#上海电影节#其实是有一些失望的。本来以为可以看到类似珊蔻老师在做的声音影像化之类的前卫艺术的东西,结果就是普通的自然纪录片,而且人为干预的感觉有点重。
大自然的声音,农民田里农作的声音,匠人造物的声音,信教者们祈祷的声音,配上乐队演奏的音乐,是一部可以闭着眼睛看的电影.
2019SIFF看的人估计都有大理情节;但电影不能这么拍。
全片没有多余的对话人声还是形式大于内容吧后期剪辑带来的声音重叠可以算个亮点;声音为主题的片子就是适合在影院看音效加成对于观影体验有明显增益
地方政府砸钱拍的旅游宣传片,充斥着东方主义浪漫化的手淫
电影不能这么搞。
从自然到生活到神性生活。山与音乐、田与音乐极棒。但素材太庞杂重复,看得想睡。好吧,导演说这是个即兴电影。
导演超级nice!第一波观众实名骄傲。导演聊了很久,好棒!支持!
2019上影节08号电影。美让我失去理智。
真爱大理啊:)
用心感受,沉浸其中
【声音】的概念太大了,如果不是对【声音】心存敬畏或者对各种【声音】都有很深的体会,还是不要以此为主题了吧..全片用什么串联起来的?逻辑在哪里?真是看的莫名其妙又尴尬。还有谁没事把鼓这样大的乐器搬到田间地头玩啊,还有弄个大提琴在野外拉,摆拍感强烈到尴尬,我都想捂住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