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加温的诗,魅力没得说。听不懂德语生肉,没有台湾IP在线看,中字文件真的叫我一顿好找,扒了好几层花了五十块钱可算置办上了,有需要的友邻可私信。无偿分享,为爱发电。
“躲进无人的空间,对悲剧叫嚣,对不幸吐口水,笑看冲突,以本色前进,直到你变成正确,而窸窣的树叶变得甜美,在乡间走动,我会追随你。”
“人家常说,作家靠写作逃离生活。这简直荒谬,就是作家或像我这样的人才能体验生活,那种不受保护、残酷无比与最强烈形式的生活,因为他没有体制能保护他,没有居家良药能免他一死,免于恐惧死亡,不能声东击西,保护他免于爱恨,我想不遵循体制的作家,以最可怕也最幸福的方式被交付给人生,与一般见解恰恰相反。”(彼得·汉德克)
“我的白天啊,正向更寂静的黄昏而去。”
边看边想织毛衣
理想中的生活啊:被丛林围绕,空旷的房间里,只有一摞一摞的书,有思考的空间、有写作的空间、有天然的白噪音,有散步的小路,如果能生活在这里,大概一辈子不会出去了吧;一样的使用日记本/笔记本的方式,一点儿空都不舍得留,一整本写的满满的
还算是交给了文景一份用心的字幕翻译吧。希望会有帮到想要了解他的人。
当词语的大海干涸,人们为人造翅膀能够飞上人造天堂心醉神迷时,汉德克是那个转身走入森林发现泉眼并在岩层挖掘贝壳的人。
“我会坚守,你明白吗,我靠阅读、靠梦想与存在守住经验。”
我总觉得这些对周遭感受格外敏感的人活的不会太快乐。虽然他们的快乐是敏锐的,被放大的快乐,然而他们的痛苦也是无限放大后被感知的,以及日以继夜的思考和对自身的审视,都不会是愉快的体验。或许我们都曾经有敏锐感知外界的能力,只是在日复一日中被磨钝了。
当代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汉德克有着一张痛苦又迷人的脸庞,如贝克特一样,剧作家似乎有某些相似的地方。独自穿行在林间小道,通过词语,抵达存在的本质。创作不是欺骗,而是加温,隐隐的召唤周围事物的象征性。承认自身的无能,然后,书写。
记录一个沉默、盛怒、诵读、思考、穿针、削蘑菇、踩贝壳的人,等同于写诗。
人生是等待收割的田地太美了穿针引线那段着实有趣哈哈哈哈
纯粹的人们带给我一个纯粹的周末
令人心生欢喜的部分很多,比如他特别爱蘑菇也肯吃一点蘑菇上面沾的土(也许这是他更深入森林的一种方法。)。他用刀削除蘑菇坏掉的部分,欣赏蘑菇发出有点闷的吱嘎声。他管剔除泥土剔除的特别干净,叫做~你看这是不是很残忍?!当他更年轻留着披头士发型的时候,他还不像他自己。杰出如他,也曾怀疑是否把时间浪费在平庸的事物上(可见一样说浪费与平庸,在他那边的转化之敏锐良好。)他也玩宝丽来风琴相机和撕拉片来记录生活,后来是这些来讲述他自己。他还刺绣,不具象的彩色刺绣,虽然穿线入针极为笨拙(好想教他穿针方法)。他念诗,浓缩又折叠的诗,安静如落叶的催眠。一个优秀的人类,才能在森林里找到另一个森林。4+
青年彼得汉德克有种自信聪慧的nerd气质中年便显得愤世嫉俗的狂热到了老年刺绣针穿了十几次的看起来十分笨拙可爱彼得汉德克本人和作品都一样非常性感
他不是哲学家,但却像哲学家一样在生活。他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有些方面近乎固执,不过这种固执不会令人生厌,反而有些可爱和可敬。从那些龙飞凤舞的手稿里可以感受到创造力的迸发。他清瘦,却有力。“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不仅是哲学家的问题,文学家也应思考,读者亦不该偷懒或逃避,人们有权利去想象。
人有内容纪录片很难不好看啊。
汉德克和卡夫卡代表了理解艺术与现实的两类传统吧。汉德克讲作家抛去了所有可依赖的习见,直抵核心,因此才是真正在生活的人。卡夫卡则认为艺术是种匮乏,因为消化不良而无法进入生活。还是那个故事:福楼拜去某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养了很多孩子,一大家子热热闹闹,他在回家路上对侄女说:“他们活的很实在。”为什么可以投身于一种没那么实在的生活,如贝克特所言【一种不怨恨自身的贫乏】,我不得不为此着迷。
没看完,但不需要看完,就能了解一个人的特质,因为特质是可以外化的,能感觉到。一个爱思考的、节制的、喜欢独处的人。很喜欢他说的那段,关于坚守的描述。要坚守自己的生活,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