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乐的应用
2012.12.11,观摩课。
婚外恋给岳枫拍的这么有意思,和小三一起去死也是有趣
85人放映厅2012.12.11.2:12pm片长约97分钟,简介挺详细,但“雷明因事携眷北上,数月不通音信”不确,应是雷明“只身前往天津”。影片镜头语言比较丰富,同一场中有多种不同景别机位的正反打,转折处的“命运交响曲”也是一景。影片展现了一种爱情凌驾于婚姻伦理的价值理念,但女性却依然是男性附庸。
陈燕燕总是演一些不招人待见的角色,看见那张银盘大脸,听见那慢吞吞的台词,和一个做作的“萍”“明”“达”……真的是够了!
命运交响曲揭示女人的附属地位,蒙太奇和声画结合真是好,也开始有了相对复杂的场面调度和摄影机移动方式。
你以为是苦情伦理剧呢,结果最后居然升华起来了。命运交响曲,火车汽笛,照片,饱满浑实,漂亮极了。
看似讲爱情,感觉倒有点梁凤仪,商业大亨与思想独立的极为女性化的小妾,是关于机遇与经营的故事,感情是人生一角,父亲是身份责任,也是适度又审慎的资产阶级实用主义。
凄美
用情专一的资深二奶可以但没必要。
全程贝多芬命运,而且不是管弦乐团而是个简陋版乐团hhh正好这部片子从头到尾的形式高仿好莱坞,影像和音乐配在一起特别有“假洋鬼子”感哈哈哈哈要说是家庭伦理,男主角的正妻基本没有戏份,三角套着三角的恋爱苦情戏。最后男主角死前嘴唇抖抖抖看得我升起变态的快感来hhh
“彩云易散”成为影片的视觉母题,严格按照时刻运行的火车以绝对的速度造成了二者人生的错位,芳华耗尽在闺阁的等待中,成为了弥补这段距离的牺牲品,影片的大胆之处在于肯定了这种爱情,它在情理上是不合适的,但是对于个人,是独属于个人的一角,无权干涉,对纯粹爱情的赞扬反抗了无情的命运捉弄。
20121211观摩课老情人的故事~~~
前面有大量空镜和外景,画面还挺浪漫轻巧的,但是后面狗血剧本质就开始原形毕露。不过,影片中大量的铁道场景,甚至1940S就出现了“火车模型套组”还挺具有史料价值的。(取材于1941年Stevenson的backstreet)
女青年错过与心上人相约的火车,改写了一辈子的感情命运,多年后重逢成为对方金屋藏娇的小老婆,独居在租下的大房子里,感情也在时间更迭下被逐渐消磨。故事开头的感觉和《不了情》有些相像,不过时间线要更长,也更清苦。片子开头采用了几个摇镜头转场蛮有特色的。命运交响曲的运用也比较到位。
3.0/当代陈燕燕的重任如今已落在了马思纯的肩上。「岳楓想表達的正面性、至上性主題卻因為其表現形式的類型傾向,使得預期效果產生了偏差,一方面在於他所想借鑒荷李活與西方文學中宿命式的悲劇化藝術手法,另一方面,岳楓想要從理想的角度讓觀眾拋棄固有的傳統社會偏見,在當時的民間土壤中,還是不合理的」。
2015年3月3号观摩课
厉害了
虽然半梦半醒,但是把婚外情写得如此唯美,也确实是功力啊。不知道当时的影评人们都怎么评价,放在现在,肯定是过不了审吧……
中国电影资料馆12.12.11影片观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