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公路纪录片,通过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不丹的幸与不幸。算是对幸福指数的祛媚,但是也呈现了两人的态度和方法。娶了三个老婆那个真的笑死我了,自大自诩最幸福,全部10分跑满,但老婆说自己从未爱过他,三个老婆在一起反而很开心,缺了谁都会寂寞。
本届圣丹斯看了四部,就已经出现个人的五星片。导演以一种既不刻薄又不赞颂的态度,客观描述不丹“国民幸福指数”是怎么打出的。那是由100多个调查代理人,在全国城乡山地间奔波,用分为5组的100多道题目,认真归纳推断出来的。除了家里有几头牛、几匹马这样的数字题,对于“你容易生气吗”、“孤独感强烈吗”这些给出“1-10”的自我量化题,始终是难以科学精准的。精细编织的素材,让观众看到对生活满意的山民、对生命和死亡感到困惑的市民、因没有不丹国籍而没有资格被纳入统计范畴的尼泊尔移民,最终幸福多少这样的题目,也归纳到代理人自己。
下个月打算去不丹,被老板安利了一下Sundance出来的这个片子,花了25大洋来先睹为快。我一直对所谓幸福指数有些怀疑,而且在正式的幸福指数上排列前茅的大多数芬兰这种高福利容易躺平的北欧国家。这个片子算是有些打破了幸福指数神话,它聚焦的跨性别人士、家人酗酒导致家境贫寒的穷人、因为族裔不对被剥夺公民身份并且无法出国的一类(甚至只能目送喜欢的妹子润去澳洲),这些人自然都是社会比较非主流的一类。而对于普通人,幸福指数也是根据调查员的主观判断综合打分。片中唯一一个十分满意的是个有三个老婆的有钱人。导演可以想到这个题材非常有想法,很喜欢(好奇导演拍电影是否也要交SDF)。
Docville2024。之前听个欧洲小哥说要去不丹旅游,我惊讶为什么,答因为那里的人民很幸福。今天看完才知道,这个据称不丹最高(高达96%?)的国民幸福指数,原来就是不丹国王的发明,以及算是种政宣手段。片子挺客观写实地展现了该调查的真实过程,挺可爱挺草台班子的,确实祛魅了。人的生活仍然是那些生活,穷困就是穷困,过程中深入了解的人物故事都很有意思,五味杂陈,有笑有泪。喜马拉雅山脉间的村落实在是风景绝美,全片看得很舒服。
太棒了,我想在哥本哈根看到这样的片子也是注定。或许自己此时此地的心境,便是会选择跳脱出那些无谓的“大国”纷争,回归人的生命与幸福本身的作品,再加上丹麦人本身的选片趣味。这是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太妙的影片,以及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与境况下都那样坚韧的女性——并非创作者的刻意,却像小溪一样在故事中自然地潺潺流出。同时,生活的太多层面都是如此——我们总要超越那些“指数”与“概念”,亲身去走过生命中快乐与不那么快乐的瞬间,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快到片尾时一句独白说,要感恩自己为什么出生在不丹这样一个地方,我想也许同样的,中国,美国,欧洲,我也会感谢自己的karma,让自己经历所有这一切,看到这一切。每个人的“历史”使命都不一样,但这样的故事却告诉我们,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似的,坚定相信与追寻吧。
#Sundance2024#为政府收集人民幸福数据的调查员,这个设定本身就有故事挖掘,而Amber作为connector,最终带着镜头走向每个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冷暖人生。有意思的是,本片聚焦的不同故事线里,女性似乎都是不可忽视的主体,与母亲在桑拿房谈论心事的跨性别女性,建立起深刻sisterhood的三位妻子,渴望成为警察的年轻少女,向往澳大利亚新生活的求学女性...幸福本身如何在女性的生命体验中来衡量、探讨,本片似乎在没有具体的intent中被这些女性叙事吸引了。而主线的Amber约会奇遇记以及他的国籍身份问题,就显得没有被真正解构挖掘。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两位导演在创作中的自我认知与自反性时刻,而映后观众提到他们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在拍摄中的变化,以及如何给采访对象提供时间/精力补偿,这都是没有在电影中被触及却非常清晰的结构问题。
通过人口普查问卷的方式解构幸福成片呈现的人物都很鲜明且有代表性贫富差距一夫多妻丧偶离异催婚LBGTQ等等社会议题轮番登场主角很可爱观影体验很舒服
一些场景白人略带评价和鄙夷的笑声,感觉被冒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