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00
杜瓦隆的电影常常处于真空状态,除了人物当下所为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三年级》从孩子们常见的道德行为出发,呈现但不施加立场,对人物的厌恶和理解得以共存。
4.5机械、僵硬的人物状态碰撞,最终也形成了渐进式自然且轻巧、流畅的情境,在平缓的结构中间歇地安插激进的局部,这种异质明显的交融方式非得是以小孩子戏才能构成,后半段渐入佳境,真好看啊。可类比《小索朗日》和《一万二欧元》。
#IFFR51#BigScreenCompetition。前面几乎是恐怖片了……校园霸凌不少见,拍得既纯真可爱,又让人浑身难受,也是挺不容易的;然而做完阶级分析之后,画风突转成一个“喜欢你就要欺负你”的两小无猜甜文有点不适应,加上结尾也真有点拧巴……导演不愧是能调教出来4岁就拿威尼斯影后的高手(这部掉到鹿特丹大银幕也是有点……当然肯定三大主竞赛是不够的,可能更适合柏林GenerationK),这里面小孩子戏还真不错……
+
前三分之一挺紧凑,三分之二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好歹能看下去,最后半个小时,如坐针毡,结尾,不知所云。小孩子说大人话,大人耍小孩子性。作者的自恋到了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投射的地步。片子很美,小演员很灵,但对于导演,夸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