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踏上的西部土地有两段:一段黄沙滚滚扑面来,一段铁轨哐当驶远方。我所爱的西部男人有两个:一个扎根黄土已逝去,一个浮萍漂泊已远去。我所听到的西部声音有两种:一种手抚口琴奏忧愁,一种快枪出鞘斩情仇。我所经历的西部时光有两段:一段如汗液黏着死亡,一段如清水流淌希望。
好看到哭,补回了去年9月没能去上海莱昂内影展的遗憾。出主题音乐时,一阵感慨:武侠片就应该这样开场啊,狂沙十万里。出大特写时候,有个妹子的身影从银幕底下晃过,对比好强烈。在凝视的目光中,无论正派一方还是反派铁路先生,人们对这个(西部)世界充满信念和希望,等待着火车进站(到来)
有两种片子能让我无话可说,一种是平淡得要命的片子,另一种,就像是这部片子……
当年影片在美国上映时,曾因为片长过长而被片商修剪,导致故事架构含混不清,语焉不详
我靠啊太牛叉了……
每一个镜头仿佛都有历史的厚重感
在这里,电影是时光倒流的魔法
作为一个脸盲症患者,看这种片子压力实在太大了
【Great】本以为《黄金三镖客》那种史诗级别的西部电影已经很难再去超越了,没想到莱翁内这次整了个更“史诗”的作品出来。无论是戏剧内核还是视听层面都高于《三镖客》,配乐也算是莫里康纳的巅峰了吧。当然在影像节奏上要比《三镖客》更加缓慢而不知所踪,在很多人看来算是缺点,但莱翁内的“慢”是在镜头语言下所精心构造出来的极端氛围营造,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音符都在不断撕扯着观众的神经,并在某一刻完全喷发,形成极致的观影体验。打个比方,《西部往事》于西部片就像是《无间道》于港片,代表了各自最高也是最后的巅峰吧....
古龙式开头
音乐是第5星
在五六十年代美国西部片渐渐式微之际,创造了“意大利式西部片”的奇迹,一定程度上重新振兴了“西部片”这个被安德烈·巴赞称为“和电影同时诞生的类型片”。
@影城;前一小时的节奏真够慢,其后渐入佳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泣血黄沙中的金钱与欲望,悲凉口琴一曲复仇;倒置的悬疑,超多的大特写,从银幕上感受到的心理时间几乎等同于真实时间;配乐和声效超一流的棒!
“-这里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小镇,甜水镇;-我希望你将来能回来;-someday…”太慢太冗长,也没有引起共鸣的故事,近3个小时,很难入戏、很难坚持看完…音乐悠扬大气跌宕,剧情实际没如此澎湃,所以这片好的只有配乐了…
编剧三人帮(头衔引用):未代西部片大師SergioLeone+意大利恐怖片王DarioArgento+情慾片大師BernardoBertolucci。
[伪]大银幕重看,超五星。四位主角塑造得有血有肉,莫里康内神级配乐与莱昂内的特色运镜不消多说。本片绝不逊色于[黄金三镖客]:格局上,铁路开发史vs南北战争;技术上,影史最佳片头候选(苍蝇,水滴,风车)vs墓地三人决斗的歌剧式声画蒙太奇。此外,本片的颠覆性还体现在女性角色的重要性上。(9.5/10)【2021.6.13.SIFF新衡山再重温】片头虽漫长却不乏张力,长时间的等待与猝然的一击必杀才是西部片的神髓。几位主角均有主题性配乐,各个配乐出现时间都恰到好处,重看依旧被打动到泪流。镜头跟随吉尔与赶车人,向上摇升,越过屋顶,显露出西部小镇开拓建设生机勃勃之大远景,配乐亦达到高潮,这个镜头简直完美!吉尔的形象很立体,集坚韧忠贞与妥协放荡于一身,以妓女为第一主角(名亦排首位),的确是反西部片大革新。又见对戴绞索立于空中的痴迷。
【北京电影节展映】修复版。西部片神作,大银幕效果极为震撼!片头两场武侠风格的戏就让人叹为观止。摄影构图精致,“好坏怪”的西部片标配三牛仔,再加上女主CC的“美”,构成四足鼎立,撑起铁路开拓背景下的史诗级西部片!莫里康内的配乐更是宛如天籁!大气磅礴!虽剧情设定套路还是五体投地的服!
她是Alameida最出名的妓女也是世界最好的女人。无论我父亲是谁,一个小时还是一个月,他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莫里康内的音乐好是好,但有时候太抢戏。黑泽明的决斗场面经常只有风声和喊声,却更为动人
彻头彻尾的男人戏,厚重的历史感,绝对地潇洒。大漠黄沙,悠扬琴弦,轻轻的来了,轻轻地走,不带走一个女人。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