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某个新桐初引的清晨,乔·米切尔会再次想起这个絮絮叨叨的老者,曾在纽约街头唤起过他的共鸣,激动地找他说彼平生。古尔德只是个缺少倾诉对象的人,而被蒙蔽的米切尔却为此歉疚了一生
影片并非只是关注一个边缘者的人生。芸芸众生中,总有与众不同的人,无论环境多么的恶劣,他们仍一如既往地坚持实现自我的价值。身为流浪汉的他一直隐秘的从事别人不知道的写作。影片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又纯粹的写作者到底是怎样的……
BEAUTIFUL
74/100
又是纽约,从FilmForum出来扎进MoMA,从七十年代一下子跌入五十年代,往上五十街,回溯二十年。两个Joe,一个稳定,一个易燃,但他们又像同一个人;我一面希望电影能够更深层或更高效地挖掘这段记者与受访者的关系,一面又感到关于(两位无法写作的?)写作者,它已足够致命。「它从来不是因为懒惰」,好像东西在脑子里了,但就是不写出来/写不出来/没人看到,那你还能不能称得上是个「写作者」?那部「口述史」到底存不存在好像到今天依旧是个谜,但又好像不再重要了,历史注定要失去,即便是纽约,也无法被事无巨细地纪录和阅读,而写作者在纽约,十个有九个抑郁,估计是因为ta每日面对的值得书写的东西太庞杂了,很容易堵塞吧。另,出现了AliceNeel!
权当做英语练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