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浑身肌肉身材的基顿在大学校园里尝试各种运动项目故意失败,真是不适合,只有最后五分钟爆发、奔跑、跳跃的那个男人才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基顿。一些细节值得注意:1.拿着雨伞被抛弃后用[慢镜头]表现减速降落;2.赛舟的船名就是TheBoat里的那个Damfino。3.基顿在导演栏里未署名。
基顿的特点在于谁都能做的事他做不好,谁都做不到的事他全能做,然而这部片子设置完全反过来,笑点都藏在台词板里……更像是一部励志剧情片而非基顿式喜剧【棒球那段太不友好了,不懂规则完全get不到点==】
不愧是基顿呀~~虽然故事太有那个时代的特色(也很有他一贯的单线条思维方式)但喜剧的笑料本身能跨越时代是很不容易的。最后的大包袱抖得太精彩了~~基顿总是在小小的躯体里充满了爆发力~~爱他!更爱和我一起在难得的周末早晨看基顿的他!!
先抑后扬、先惨后燃的“小公子”叙事,1927年的基顿在镜头上更活跃,除了沿街的推轨镜头,还有半空撑伞的升格,赛艇场景至少5个机位调度(真豪华),最后的人生蒙太奇非常利落。可惜,动作戏因为匹配体育项目,反倒少了那种因地制宜信手拈来的灵感。身形矫健的基顿表演文弱书生毫不含糊,连钟爱的棒球都故作愚钝,这让我想到默片演员强大的肢体功底,比如一度火过的卓别林“欧洲步”,越是笨拙,越是精髓。
基顿的长片当中,这一部相对来说,故事没那么精彩,笑料也不够足。特色是,运动摄影、水上摄影,这些比较牛。还有,基顿的故事前面都是铺垫,后面准能用上。比如蹩脚的体育,最后的关键时刻却发挥了作用。
基顿演丑角失败的一个案例。把结局那部分做成一个长段落,和前半段的失意形成对比,就像将军号那样形成一个往返颠倒会不会更好?另外一开始提到的高材生线索最后根本没用上,这也是剧本的一大败笔。
依然是动作片,这回是运动片。很搞笑,脸够冷,结局非常爽。。。。
8.25看到最后竟然感动了。基顿演的是温情剧,卓别林演的是悲剧。
Buster对身体的控制真的出神入化coloredwaiter那段其实好好笑不过现代人对racism超touchy肯定不敢拿来讲运动会超可爱跨栏前给自己叭一下号令枪萌到肝颤结局很美好一切都paidoff
剧本的节奏很不巴斯特,但是把大学各处的情境用得很合理又很巧妙,包括最后的比赛和为了救心上人横穿校园的大爆发。60分钟的阿呆和6分钟的小超人。还有大概也就20秒的白头到老。还是很美妙的。比起《新生》,基顿玩的是棒球和田径全能。我好奇的是,为什么会选赛船做大项目。allthewet
献给体育不及格的同学们所有动作都很有FC风范
(7/10)那么早就有龙傲天式的故事了………………本集的编导不是基顿本人,看上去与他的其他作品风格有所不同,片尾一气呵成的动作戏很有看头。
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基顿,套路还是不新,但是依旧动感十足。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爱死基顿啦!!在默片时代只能用动作服装和情节搞笑,本片中,碰上下雨天西装缩水的穷酸基顿饰演的是个没有运动天分的书呆子。为了心爱的女神什么运动都去尝试,干啥啥不行,但是影片结尾为爱发电拯救女主突然间变得超厉害!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8,看了还有点小感动。
前面基顿各种运动项目,全都为最后做了铺垫,最后各种项目都用上了,妙。最后两人结婚生子变老去世可有可无。
(7.0/10)1927年,巴斯特·基顿。JohnMuri配乐版。除了赛艇比赛中的应急,其他展示人类体魄的画面还真不是基顿的专长,前面那些滑稽的失败只是与最终英雄救美相呼应才产生了效果。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那个慢镜。
这部更重剧情和人物,镜头运动多了些变化,基顿高危动作不多,演了一个认真的逞强小委屈,最后的“一跑解千愁”和“三镜一生”漂亮收尾。p.s.杰克逊的45度前倾,原来基顿早就玩过了\(^o^)/~
和卓别林不同的是,荧幕上的巴斯特基顿,总是一副沉着的样子,他的各种行为总是让自己摸不着头脑和后知后觉,加上各种超前的动作场面,总是能在逗乐我们的同时让人惊叹。此片献给体育不及格的同学们,结局是神来之笔。
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最后的串联,运动白痴的逆袭
哈哈,真的有夠呆!不只運用身體,更運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