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莲导演,86年的上海高中校园,外白渡桥,光明中学,篮球队,蓬勃青春。那个年代能开计算机课的,也就只有市级的重点中学。
哈~在电影博物馆看的儿童专场……那时候的孩子们怎么都那么干净呢~很有趣~~~比那什么山楂什么的干净多了好不好
对时政的嘲讽也是不遗余力啊。
8.0,彭小莲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同于姜文的“阳灿”,彭小莲的“阳灿”时间跨度更小,视角也选取的更小,同时,二者比起来,一个发生在70年代的北京,一个发生在80年代的上海,差异还是蛮多的,但那份关于青春的流逝与歌颂的情感是一样的。说几点吧:1.女主不够漂亮,看访谈好像是彭导有意为之;2.彼时的上海高楼大厦正在拔地而起,洋式的建筑与新建的大楼掺杂在一起,以至于片中有一场戏就发生在建筑工地上,我想可能彭导意欲借此表达些什么吧;3.彭小莲的运镜是真厉害,快速甩镜头、跟摇镜头、从空旷的天空遥向被摄主体…都能看出彭小莲在视听上的大胆创新,谢晋曾就此夸赞过彭小莲;4.80年的中学生,对于新生的事物(放映机、迪斯科、打字机、电脑等)接触的比较快,有着较为开放的心态;5.第一位女学生课代表,权力的主体。
这些80年代上海的高中生,就跟幼儿园的孩子似的,说话做事全无逻辑,呈现出一种无来由的任性和傻乐。影片的剪辑和音效也透着怪异,就像是个外行人做的!这是我没看明白?
布兰是光明中学的苏菲玛索
整理家里的老电脑,翻出此片,重温,仍然觉得很“光明向上”。
普通电影,可以看到八十年代的上海
片子本身很平庸,青春真是可爱的东西。感觉好像是中学生本色出演,查了下资料果然是。
之所以打四星,是因为比现在的青春片真实,纯粹,要好的太多。但就电影本身而言,片中还是有些套路化的场景,比如布兰一出来的时候就很装,班长说话拿腔拿调,演的很不自然,个别刻画同学情深的镜头显得非常刻意。不过,这都是瑕疵,整体而言,还是很真实有趣的,看得出导演在努力地往“真”的方向走,看得出导演确实用心了。
这部电影是我中学时代的最爱,因为我和戏中人是同龄人
话说80年代的高中回忆跟我其实也搭不上趟。。还好本来也是本着开拓视野来看这部电影的。。。结果还真是惊呆了,那个时候的校园生活水平绝不亚于英美发达国家!连上海这个城市也让人感觉异常的美丽闲适。。。电影真是门神奇的艺术。。。
彭小莲首作。大概是全非职业本名出演……?开场有个很炫技的长镜头(学校课间体育活动),不过后面也就比较普通了。其实有个从校园政治看基层民主实践的可能性不过也没深挖。
从一个很小的点切入中学生活。洋溢着美好的青春。特别昂扬。还有一丝丝暧昧。1986年的魔都中学,有电脑打印机实验室。透着魔幻。这些设备一直到新世纪大部分中学都也还没有普及。更魔幻的是高中生活竟然有这么多课余时间搞副业。课间女孩子们还可以挪开椅子听音乐跳舞
青春易逝。我们花了太多时间消磨彼此,却忘了交谈。
电影里的上海有一种欧洲城市的感觉,先进的设施丰富的文化,生活在上海似乎活的更高级。
俺20年前看过的,最爱之一
竟然8090年代都没电视上看过这个老片。这是国产彩子体育委员,带队拿比赛胜利。
86年的上海高中,有一群高一的同學們,在青春的煩惱中,在一种自由開放與充滿希望的朦朧氣氛下,民主與女權意識自然地生長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
2032.其实只是关于一次班级篮球赛夺冠的小故事,彭晓莲用女性的细腻捕捉到每个人的表现。再看看现在小明的高中生,撕逼堕胎菲格拉姆。吐槽海报好像进城务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