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锤抡圆了,大国小家碎成渣,凌厉长镜如流水,众生随波类转蓬
匈牙利语听听和法语差不多、、、、里面露点啊哈哈。很话痨。
M.Klein
8。人走镜前过,变焦推移落,楼塌红军来,风格很萨博
萨博这部挺惊艳的,把历史回望和政治反思做得隐而弥坚,意识流电影典范,压缩的现实时间和延拓的心理时间。镜头移动让人印象深刻。
在快速的推拉镜头中不断地创造不同的“进入”(entrée),可以是不同角色的、不同时面的(人物死了还能复活)、不同空间的。几乎一切都是飘忽不定的与不可描述的(导演甚至根本没想要观众认清角色),而唯一的确定的事物就是片头对消防大街25号房屋的摧毁行为,唯一确定的就是毁灭与遗忘,只剩下有待摧毁的死物与死人的亡魂在此的游荡。
呆板的
可能是字幕不太好吧,就算是意识流电影对话之间的逻辑也不通。。有几处段落挺有趣的,有梦幻的感觉,演员表演也都在线上。而且我大概能看出导演“楼即国家”的寓意,就是觉得全片的拍法隐晦到了拧巴的程度。不过后来想起来73年匈牙利还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似乎就明白一些了。。即使如此,当时匈牙利的创作环境也算是相当宽松了。另外不考虑其他元素只是横向对比这种东欧比较飞又讲国运的片子,这片明显和《地下》及《人体雕像》、《甜蜜电影》等不在一个档次
牛棚观影夜
广场八部半
苦难的记忆令人着迷又发狂
中盛D5kino版
70年代匈牙利艺术电影的政治化。伊什特万绍博。从事艺术电影工作的导演也同样受到这一时期政治气候的影响,许多卓有建树的导演尽力避免布莱希特式的极端疏离和风格化,吸纳政治题材的同时,仍然继续着战后现代主义的传统。使用闪回手法为探索跨越历史的政治变迁的工具:编年式地呈现了一个公寓里人们的生活。无资源
人物对着镜头说话。角色说出来内心独白。一个冻死的人在屋里的时空转换。
追忆破烂年华
很意识流。
有段时间睡不着的时候总看一小段很像以前和爸妈入睡前看电影的氛围摄影机移的好梦幻
伊斯特凡·萨博在经历《幻想的时刻》的青春,《父亲日记》的整顿后,在《消》一片中达到了其美学风格的至臻境界,激进的形式契合着逆于主流的意识形态,指向一个弱小国家的民族寓言,其“低度发达”的社会状况只能被局限于一个无法在场的狭小空间中,燥热的社会气氛一如第三世界的拉丁美洲,而显然萨博也并无打算以个人的日常生活遮掩民族寓言之实,建构于废墟地带之上的“消防大街25号”即匈牙利国家的历史缩影,因而给予萨博空间将政治的微缩模型构建在公寓之内。2022.12.29
每当你对萨博有点期待的时候,他就仿佛在说,“我想你也有些日子没见过我无聊的样子了”
萨博的这部电影被低估了,应该和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福尔曼的消防员舞会、库斯图里卡的地下,是一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