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说的还是,影像会帮我们记得,也算是迷影系。当我每次完全看不下去的时候,总有引用的老片段落把我拉回来,但是,也很难说这个是否属于这部电影本身。
四星半。都能想象如果今年戛纳举行,本片媒体场后井喷的社交媒体讨论。无法治愈的呼吸系统疾病,人类不能生育后的末世遗言,被导演乔纳森·诺西特用极其迷影化的手法呈现。文化的贫瘠与胶片中的古早影像相遇,碰撞出奇妙的诗意,绝对主竞赛水准的作品。夏洛特·兰普林仅仅几场戏就显露出非凡的职业素养。
意向,宗教,普世
5.5分?不至于不至于就不该归类到科幻实际上导演也没打算提供末世的合理性弱化设定就当写给电影的情书画面很美看得过程视觉愉悦
原来末世的最后一个胎儿是因为孩子打赌剖腹致死的,末世的最后一个人类也没有超能力,只是碰巧是最后一个。人们已经忘记了握手的感觉,忘记了哭笑的动作,忘记了食物的味道,却在胶片运转,光影再现的时刻找回了熟悉的姿势,犹如卢米埃尔初次让火车进站。在深红的海洋发现一只鳟鱼,原来末世就是原始。
#3rdHIFF#主竞赛。前入围Cannes2020片单。废土流迷影科幻片。有个挺棒的开头,以及超级棒的迷影梗(还有哪部片子的关键情节发生在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的……?),但是后面雅典卫城的60年代公社就拍得实在拖沓冗长。加上末日电影选片品味成谜,自带扩音设备,手工制作胶片还不用冲印……反正也就是看个热闹,情怀感动一下就好了……人类灭亡于“咳嗽病毒”是故意的么哈哈哈哈。
如果入选的是戛纳主竞赛的话就又是一部《最后的模样》哈哈哈哈哈哈LastWords,LastFace
#HIIFF#入围今年戛纳提名。开篇真的十分惊艳,世界末日,钻进古老黑洞,虎狼咆哮,发现一个老头和一台老式胶片放映机。用电影的方式留存记忆,这是留下人类形象的最后物品。但是未来人在饥不择食的窘境里个个穿着时尚,虎皮貂皮小裙火辣美女身旁经过,对着不能录制声音的摄像机讲话,不知道导演是否在重复一种魔幻超现实。后面半段大段循环,放电影,放电影,放电影,无解的末世浪漫。同场有个重磅影片,只能错过,耐着头皮全程看完,感觉将近三个小时好像过了三日!
真·看电影看到死,迷影梗令人动容。
是个很有意思的设定。末日到来,唯有电影为伴,影像的存在或留下或许会超越人类;电影节的观影气氛还有刚刚《天堂电影院》的重温对于进入到设定的世界更是有奇妙加成。只可惜在抛出很棒的点子后,从老少两人的互动再到群居就迅速走偏;也开始作茧自缚地塞入各种方面的评论和“伊甸园like”神棍群像,打破了洞穴踩车、看见“野兽”的那种纯粹。【Rampling那段震撼全家(:
2021SIFF.极低的预期换来了还不错的观影体验。影片只是在一个不成立的末世讲着各式寓言的松散影像,但我仍然成功被勾住了——虽然并不确定勾住我的到底是影片本身与否。大银幕上的兰普林拥有着绝伦的魅力。在银幕上看到她的渴求,深化着我对于她生命消逝的恐惧;而这种恐惧被完整的映射在了影片中,也让我更加沉浸在了这个不合理的末世中。人类是否需要某种存在的证明?也许不需要,但对于个体的我来说,某些珍贵的存在证明,是我能感受自己存在的重要凭据。人无法独活,各种意义上。
#siff很奇妙的观影体验,一个晚上连续看了两部非常私人表达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末世的电影,也是一部属于影迷的电影。前半段是惊恐的,3/4部分是轻快的(尤其是看到巴斯特的影像的时候还挺感动的),结尾是神棍色彩。但结局还挺谜之浪漫的,风尘仆仆存在过。
【24thSIFF】第二场。把大众影迷梦用一种极平庸的办法拍了出来,难看,艺术和商业两边不讨好,缩成短片或许还有救。迷影和幸存者,二者实在没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迷影的末世幻想不进入那个情境是会觉得很尴尬的(据说特意找了个难民来演最后一个地球人
这不挺乐的嘛
在一个完全不可信的末日设定里,一群老戏骨莫名其妙地过家家,演着让人尴尬的情节设计,是导演家有机农场里的食物太美味了,这帮人才接演这样一个项目吗?导演是个影迷,想拿末日里的胶片和迷影情怀干点什么,用胶片拍下里就可以永恒的话,在所有人都死了的世界里,永恒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命题基本上就是看一个文艺的导演无病呻吟,真的就是传说中的看电影看到死。
结尾还挺感动的,真正的影迷是会这样记录末日生活的,这些影像又留给谁呢?
柏拉图看后沉默地钻回了他的洞穴。
末世vlog?
就像沙滩版的天堂电影院,淡淡的忧伤;又被翻译为“迷影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