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豪华的阵容,木下惠介100年纪念特集第一弹
这部和大岛渚《日本的夜与雾》一起看,借机了解一下日本学运,还蛮有意思的。演员阵容豪华,结尾感觉有些草率。本片也是#田村高廣#出道作,小鲜肉清新可口,还是戏份不少的恋人役(同年还演了大石老师的学生呢),噗。
女版《如果》,一种在男权话语体系下的《如果》,女人只能以自杀来为斗争加入道德能量,而无法举起武器投入搏杀。影片开头女子大学里的女德教育怎么看怎么熟悉,不知国内女德班的统治者们在自身气质塑造上是不是也参照了本片里的校长和舍监……“女性”这个被男权社会建构起来的社会性别符号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中都被次级性别意识形态操控,且操控者本身也处于一种集体意向状态,本片里的女舍监便是一个典型,她是女性,却比男性更铁腕,更严格的灌输女德意识形态,她是女性,但也是男权体系拥护者,彻底的服从者。女学生不光在学校接受男权主义教育,在家同样如此,自由恋爱更是如偷情般“不道德”。一切都被男权体系供给和管束。另外一个家世显赫的女学生在犯了同样左翼错误后却因家族给学校投资而从轻处理,这个讽刺的现实让自杀的女学生更令人唏嘘
女学生的歌唱,要是和此后大岛渚《日本春歌考》对照看,相似之处还蛮多。而这部的先锋性也在于此,在新浪潮之前,导演木下惠介就已经拍出了这样话题的作品,而要说意识形态什么的挺老套,女人的故事,不都有着历史性的重复与无限制的悖论吗?那镜头运景之下,一张张特写上雕琢的脸蛋,高峰秀子心事重重的几番哭泣甚至最终选择自杀,一丝造作之下,流淌着属于女性细腻情节的纠葛。
杰作。1954年的木下真是状态爆棚,这可以说是一部前卫女权电影了,反映乃至预见了左翼潮流。和《二十四只眼睛》同年拍摄(时长都超过120min),此二作包揽当年电影旬报十佳前两名…(黑泽明《七武士》第三==)!大场面+群像剧,结尾的对话交错切换处理相当好。超强演员阵容,高峰秀子、久我美子和岸惠子等各有精彩演出。ps:“我发现,在女子大学有两种学生,有的是真的想学习,是为了和男人一起开启职业生涯…另一种是想把毕业文凭当作嫁妆的一部分…”(应该说这样的事实早就存在并延续至今…)
篇幅很长,看起来导演对高等教育非常热衷,而且有很多自己的态度要表达。女学生的抗争,要学术自由、不要压制,要人权。
vhs
高峰秀子
3.5;一场学校内部的抗争浓缩着遍布整个人类历史的对抗运动,三线并行+女孩群像让人联想起许多年之后的《移魂女郎》(卡司同样堪称辉煌),外部环境虽殊异,其精神却有一致之处。二元对立明显,其实同一阶层的分歧与内讧才最致命,遑论这群初试学运的姑娘。人物形象略平板,大段台词亦有说教之嫌;平移镜头真美,火车上挥手告别催人泪下,秀子的演绎真是令人肝肠寸断。
通过三个不同女大学生,斗争到底、被逼退学、自杀的三种不同方式,试图表达,个人主义对抗国家主义(家庭、学校、国家),独立女性对抗贤妻良母的战后日本,一方面仍然在美国民主主义思潮下的影响之下。但同年拍摄的催泪国民大片《二十四只眼睛》,则确确实实成为“女扮男装”的家父长制。不过,与其批判木下惠介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不如说“后占领时期”的日本电影本身的暧昧混淆的双重政治性。
女校学生觉醒追求民主权利抗争记。女性形象群像的塑造,角色人设较丰富,反映出身不同、阶层身份相异、生活和情感状况有别的众多女性,在反抗所谓维持“女德”的女校高压体制、在意识形态和理想追求上的结盟与矛盾。高峰三枝子的洗脑压制者形象、久我美子的叛逆富家千金女形象、高峰秀子的斗争失败赴死悲情形象,演绎最为突出。摄影构图和画面明度关系赏心悦目,秀子与爱人漫步、送别两段,彰显了长镜头极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动人心弦。
木下的远景构图尤其是外景真的太好看了
女德学院的革命与失败是不是总要有人死了才能迎来变革呢
“没有船长我们自己来”版《死亡诗社》。感觉上有点主题先行。秀子身上我喜欢的地方之一是她演绎的受害者总带着爱咋咋地的态度,惨成狗了也从不洒狗血博同情。
女性群像,一枝独“秀”,一场学生运动影射出的社会性不平等与人权压迫。在学校这个带有特殊性质的“小型社会”中,有的是铁腕的压迫者与不挠的抗争者,阶级与性别的不平等,注定了结局必定是残酷无情的。而所有这些最初的反抗,最终总是会以芳江这样无辜的受害者来作为推动社会运动进步的导火索,她们是不幸的,但她们的牺牲在任何相似的时代都是必然的。高峰秀子层次丰富的演绎我见犹怜啊!
同样以女性主义题材见长,木下惠介人物刻画能力虽比不上成濑巳喜男,但电影美学造诣更胜一筹,构图与光影的运用赏心悦目。面对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压迫与束缚,女学生们最终唱起了反抗之歌。学校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微缩的社会,高峰三枝子身为女人既是男权施压下的受害者,反过来又成为“女德教义”的推行者与专制者,久我美子的角色则代表了追求自由的觉醒女性,双方的博弈以性格相对弱势、受压迫程度也最深的高峰秀子的崩溃而死达到高潮,但电影到此戛然而止,为女性解放呐喊的戏份略显仓促。
日本战后社会反叛电影的代表,聚焦教育和社会等时下敏感事件,师生冲突那场戏演得真好
摄影调度大见功力没看过高峰秀子演女学生赚了姬路城楼挥手绢连我都给煽了
从头到尾,都感到血在头里上涌,抗争是如此紧迫的一件事,必须去反抗,去斗争,去流血。从来没有感到这么刺眼的光线,这么急促的长镜头,战舰波将金号般的剪辑,公民凯恩一般的演说,从来没有这样,为理想为尊严而斗争是这么的逼近我们。激情,如野火,如闪电,木下惠介永远燃烧着我们。
木下把社会运动,战后民主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全都放进片中,学园中的女性群像刻画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个性鲜明且各自追求的事物不同,都在对抗封建和传统。但木下还是在结尾犯了一个错误,他始终用个体的悲剧宣泄,放在日本的悲剧一片中就很合适,在本片中首先是突厄,其次就指向是时代的错,显陈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