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一名逃离华沙的波兰犹太人在法兰克福一家餐厅当服务员,假装是法国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纳粹复仇
gddj是不是有点太好看了
9分吧同样是克制而冷淡地从小人物着眼,西线无战事直观地勾勒士兵、枪炮和前线所组成的战争本身,这片子则讲述一个在平静的暴风眼里如何被战争一点点瓦解掉的人生。镜头语言、剧情、配乐都是冲奥水准,大量长镜头和特写,腾起的硝烟尘土和情欲戏紧密相连,午夜无人知晓的汗水与崩溃……麻木也好,隐忍也罢,战争之下,爱情和友情都不合时宜,唯有战争。晚场偌大的影厅里只有我一个人,散场接近午夜,士兵整齐的脚步声戛然而止,久违地感受到了最初爱上电影时的感动
三星已满,四星不足
有后劲,有点上头。这片就别打拳了,装什么外宾。
作为战争年代的小人物,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死在自己面前,他以一个法国人的身份去到另一个地方,为了存活,他给纳粹陪笑脸,为那些妇人提供“服务”。他表面快活,却越来越痛苦纠缠。他会和伙伴们吐痰在纳粹高管的咖啡里,他会知道“纳粹排斥外国人”的规则之后去刻意勾引那些女人并讲出极为恶毒的话,他用一些小小的“报复”来维持自己的“假面”。他和伙伴说:他希望战争,人们死去…用调侃的语气说着绝望。直到他又一次遇到一个女孩,她能看透他,了解他的紧张,懦弱,痛苦,短暂的一瞬间,他似乎回到了战争之前。他以为能带着女孩回到另一个地方,一个如同战争之前的乌托邦,但是当他发现战争又一次响彻这片土地,纳粹这群人能再一次轻易的夺走他的朋友(如同过去夺走他的亲人和爱人一样),他选择了无牵挂,用最狠心的谎言,离开这唯一珍视得人
拍摄在美丽的Torún。我第一次有意识地抵触手持镜头,快要晕船了。这个电影方方面面都在强迫我该如何感受。那天听一个波兰的制片人聊到她认为的波兰电影的诟病:“我们总是预设了观众是了解我们的。”我觉得这一点任何电影都可以引以为戒。电影是把人的故事讲给世界各地的人听,观众通过故事了解和亲历一段特定的文化、历史、一种现实,而不是反过来。切忌一上来就苦大仇深。观于下着雪的Katowice
无论前方还是后方,战争中都是残酷的。就算只是小人物,也唯有破碎一地。
这大概又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呵呵
8.好的战争片总是能让人觉得人类为什么要发动战争,简直难以理喻,现在的欧洲看起来一团和睦,但内部的矛盾还是很多,不知德国如何面对后来的欧洲各国。男主表现太好了,那种不安全感真是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压抑的环境压迫着所有人,性在里面是非同寻常的,即使德国人也难逃。配乐出色,很流动,时隐时现,不喧宾夺主。
+
这电影搁这个月看比过去一年的任何时候都合适,因为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家国身份的犹太人”,而不是以色列人,是什么样子的。到最后那种想苟且过一个正常人生却不可得的感觉太美妙了。
让一个苟活的人觉醒的方式就是让他彻底绝望
一部波兰拍摄关于二战期间的冷门电影。二战题材的作品有很多,但是这部《菲利普》选材却另辟蹊径。1943年,失去了整个家庭的菲利普独自生活在纳粹德国的中心地带,他隐藏着自己的犹太血统,在一家法国高级酒店的餐厅里当服务员,这里有着各种奢华而美丽的德国女人,她们的丈夫或未婚夫都去往了前线,寂寞的她们需要男人的慰藉,菲利普通常会引诱这些德国女人上床,并在得手之后对她们进行羞辱,以此为乐的他,却也深知擅自与德国女人发生关系会有怎样的严重后果,当身边好友一个个被纳粹迫害,他也逐渐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烂
抗击法西斯的另一条战线。
只能说强制劳工中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在第三d国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绝壁五星,能冲奥外的那种五星,剧情、拍摄、配乐(尤其喜欢!)、演技、和男主的身材都太太太顶了。大量特写镜头,故事推进也超级紧张,透过屏幕能感觉到情绪的那种,也就哭了两三回吧。最后的舞会和车站这两幕戏剧化处理的也很好,尤其是车站,行军步伐中的向右的人流和向左的去往前线的士兵。希望有更多这种现代化(?)拍摄手法的战争电影。
二战题材的神片实在太多以至于这部略有些不够看。总结一下主角:因为爱人死于反犹太主义者之手而黑化,通过运作取得法国身份留在德国,为了报复也为了保全自己而勾引上层阶级女性——嗯我能理解他的做法但还是觉得ex,打不过德国男性然后就用始乱终弃的方式羞辱德国女性,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掰头大赛是么(?当然你可以说男主黑化是因为种族主义对犹太民族的迫害,但我觉得我对男主喜欢不起来的原因在于他其实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一了百了还是苟且偷安,追求爱情生命还是民族大义。他永远把个人和朋友的不幸报复在无关的群众身上,真的想死的时候反而又没死成。我只能说战争会让人变得扭曲且失智。全片最好的一句台词是wartimeisnottimeforlove。
隐瞒身份苟且偷生地活着,身边的人都是过客,冰冷地不再对世界交付真心#SIFF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