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19世纪艺术史的时候了解到庞贝遗址对艺术家在绘画色彩的演变上的诸多影响于是带着崇敬之心看完这部纪录片很赞丰富了对历史的了解
道路、建築、壁畫、雕刻、器皿等都可以看出龐培的文化很高,而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使這座城市和人民定格保存了下來。當時羅馬將領打了勝仗,閒著沒事便風雅起來,搜羅希臘的美術品裝飾自己的屋子。有的用搶,有的是買。龐培只是三線城市,大戶人家的陳設已經像一所不寒磣的博物館,別的大城市可想而知。
第一批死亡是火山灰与水汽结合形成的浮石砸下。第二批死亡是大量的火山灰。第三批是冲击柱倒塌,比开水烫五倍的火山灰冲下,把一切变为焦土。
四组人物的故事演得相当有趣,就算光看标题就知道他们的命运,还是忍不住希望他们能逃离。或许是片头的庞贝实在是太热闹生活也太寻常,以至于任何一个人都很难相信,它会在一天之内毁灭,而做出逃离的正确选择。PS片尾说普利尼式的喷发大约每两千年发生一次,上一次是公元79年……坐在索伦多的酒店里,正在思考,现代技术到底能否让我和那不勒斯的三百五十万居民及时逃出生天。
BBC的演绎纪录片。
在临近死亡的那一刻,你迫切的需要做什么,就说明这个东西在你的生命中最重要。比如,有人凝视宝盒里的金币,有人祈祷上帝,有人抱着孩子,有人回家寻找亲人。如果人生没有精神追求,在面临死亡之时,你会觉得自己如此无力和荒废。即使血拼而来的财产,也一样荒废了你的人生。
纪录片的课上看的
lifegoesforcircle
历史重现
看了怕的要死
绳命在大自然面请,灰飞烟灭的瞬间。。。
和小时候读过的《庞贝的最后一日》似乎不是同一个故事
喜欢bbc的纪录片。火山喷发,一座繁华的古城连同城内居民们一夜间就化为尘土。在大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就如蝼蚁一般渺小。金钱,地位,权利……所有的一切终归是尘土。活着的每一分钟,好好过。
thenextoneisdue.
公元79年8月24日(现在倾向于是10月24日),庞贝的最后一天,结合考古发现和科学推断,讲述了四组人物的最后命运。本想着来庞贝再做一次政治竞选的老爷带着妻子、即将临盆的女儿和女婿,还有奴隶重回庞贝;去找奴隶的浆洗衣服店老板、他的妻子与工人;一对儿角斗士好友;老普林尼在朋友的求救信和对科学的好奇,让他去庞贝救人和做科学观察,还有他的养子和他妹妹。片子短小精悍、条分缕析、情感真挚、特效到位,非常好的一个科普类还有剧情的片子。
我和我妈好像分别都看过一部讲庞贝的电影,估计就是这个。比较写实,就最后的时刻,城里的不同人死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一段故事这样……
透视课就挺震撼喜欢的场景是活着的人与骷髅交错出现的那种极具震撼的对比
十年前,在去庞贝前,标记了“想看”,结果到今年才终于“看过”。看到最后,非常庆幸看迟了,不然以我这种“干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的思路,当年一定不敢去了,毕竟谁也不知道维苏威下次啥时候爆发……火山碎屑流(pyroclasticflow)使遗体和建筑保存完整成为可能,而不至于直接熔化于熔岩之中;庞贝距离火山更远,火山碎屑流抵达庞贝时,温度已经降低了很多,处于恰好能烫死人但又不至于烧毁衣物的水平(我这个总结……)而之前抵达赫库兰尼姆时,碎屑流温度依然非常高,导致遗体无法保存,只剩骨架;第四次冲击对庞贝最为致命。
被乌云笼罩的船只。
火山灰像时间胶囊一样把人们生前的最后一刻定格成了永恒。生命在灾难面前的渺小,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恐惧和痛苦扑面而来,太过震撼。我小时候可能看过一点,所以对庞贝古城有特殊印象,也一直感到好奇,昨天偶然看到一个博主发了一组庞贝古城的图片,想起来找纪录片看,直到现在才有真正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