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让我想起小时候,睡在我妈边上,就是听着她看的外国片里的类似配乐睡着.心里又湿又暖.
作为生平传记算是一塌糊涂,但作为一部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玛丽莲梦露一生短暂而闪耀,而她唯一从这个世界渴望的不过是被充满爱意的目光关注着,无论是年幼时破碎而脆弱的她,还是成名后破碎而强大的她。
金发女郎,性感的女神。以及不为人知的痛苦
AshleyJudd实在太美艳了,真奇怪怎么没大红。
她的天真脆弱和精神问题属实,但把梦露塑造成波大无脑袋精神分裂患者,未免夸张以至令人反感。
记忆停留在N年前的佳片有约外表越光鲜内心越痛苦现在再看我肯定会哭特别是她戏剧化的童年
美人红颜薄命
导演跟阿什莉有仇吧,让她演梦露简直突出她全部缺点,甚至让人怀疑她是否会演戏,而且还要和演技精湛的索维诺同台竞技……至于电影完全是小道八卦的集合,大众眼中的梦露生平简介。虽然集合了不少好演员,都是走个过场看个热闹。
实在是相貌悬殊啊
米拉比艾什丽更适合玛丽莲,电影有一定的思考,但两女公演一角展现梦露的分裂,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大概第一次知道“玛丽莲梦露”就是在这部电影,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左右,天,居然还能想的起来。。。。
梦露已经完全超出电影演员范畴,而升格为一个跨领域的符号。影片中后退的汽车撞向自己与过去的诀别,阿什莉的诺玛•简羽化为米拉的玛丽莲,新旧自己的对话与争执,一出等待爱却伤心梦碎的悲剧,梦露生平的还原是介于相对事实和坊间轶闻的综合。电影艺术这样一种闭环的创作原材供应系统,演员的私生活和银幕形象作为正资产被反复剥削利用,梦露的形象成为一种保值的可持续消费的商品,一方面满足于观众的猎奇和茶余饭后谈资的消遣,另一方面是给戴着艺术面具的电影的资本积累做养分供给,不知道这是人类的原罪,还是要归咎于艺术?
佳片有约@2011-04-1523:44:13
对后一位演员的表演比较有印象,前面那个酱油没大多久
2014.12.06这部电影被女主角俗艳的外貌、浅薄的气质和拙劣的演技毁掉了,我真怀疑导演是有多恨Marilyn,整容前的NormaJean倒还有不少“性感的天真”的神韵。
不喜欢这样模仿梦露,唱她的歌,总感觉太刻意,全然不会动人。
干脆叫YY玛丽莲算了...太多历史错误,实在算不上传记电影...把梦露讲成一个有双重人格的偏执狂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啊...
性感光鲜背后只有身心俱疲与绝望
AshleyJudd太美了X100
再看一遍,网上几乎没有了,看完很伤心,她到底是出色还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