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多数翻译的名字来看,《懒汉睡夫》并没有什么意义,《恶汉甜梦》还可以,当然更直接一些就叫做《恶人睡的香》更好了。批判的现实主义故事,黑泽明悬疑类电影中节奏最紧凑的一部,两个半小时不愿停歇地跟着剧情思考。当然除了精彩的故事本身以外,那种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也十分完美,塑造的各个不同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可怕的人性,看着影片最后岩渊如鬼魅般怪笑的那个镜头,谁都明白,他的灵魂已属于魔鬼,已经被他彻底的出卖。针砭时弊的讽刺,黑泽明这次下手够狠。
我太傻了,我忘记了对抗的是电话线背后的整个集团,还妄想真西幸能找到账本扭转乾坤,还以为森山这次交待的是真话,公务员果然永远不做违背上司的事。暗藏汹涌的婚礼和悲愤的情景重现两场戏难以忘怀。PS.基友真的惨,因为一段相依为命的年月,揽过不属于自己的仇恨,参与不属于自己的复仇,旁观不属于自己的心动,顶着不属于自己的名字,背负不属于自己的罪责,为永不再来的人痛悔一生。18.12.15@中国电影资料馆
坏人睡得香。有多少星打多少星。也不知道是哪位天才把片名翻成《懒汉睡夫》还广为流传。
当代版王子复仇记,最终却以王子败北,恶汉甜梦而告终;日本版官场现形记,弃卒保车弃车保帅不断上演;小人物的夹缝人生,每个人都在利用与被利用之间挣扎。。黑泽明的镜头太完美了,现代戏依旧精彩。最厉害的是这个反转,实在措手不及。
7/10。整体无节制的刻意拖踏是由匠气过剩造成的,老黑对宽屏和画外音结合使用越发娴熟,空间内群像调度产生出矛盾的凝重令人难忘,然而过分着墨在细节抖露和人物塑造心灵史上,悬疑类中惊险波折的推理犯案从来比这种冗长繁琐的信息展示更吸引人。惩恶必先自我黑化,过程中任何良心发现则使被反倒一把。
相当类型化的复仇故事,编剧则将其中任何一个构成单元放大化——政治阴谋的揭露、「卧底」身份的隐藏、由恨转爱的夫妻关系、正义子女对父辈的背叛,却呈现出某种不佳的效果——令人觉得故事说得吞吞吐吐,留下印象的唯有声效/配乐和镜头的不适当喧宾夺主。
一开始的婚礼戏的确挺有意思。婚礼上和贪污案有牵连的每个人都显得有些紧张,让婚礼气氛很怪异。现在来看板仓使用的栽赃陷害白井,让这些人互相猜忌,和让和田假死装鬼吓人的手段,已经让观众不觉得惊奇了。但这仍是部好看的电影。我最喜欢岩渊一家在家烤东西吃的那场戏,整部电影少有的温馨。
大銀幕看都認不出戴了眼鏡的是森雅之先生,無怪咁好戲,他在溝口成瀨那邊可是情聖!!香川小姐則是60年不變,最近在三船先生新紀錄片看到優雅如故的她,太驚人,美貌沒褪色!!8.9/10
黑泽天皇的又一部杰作,特别是那结尾,大气、经典、黑暗。其实我们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官僚黑暗,它根源于体制,而并非人性。善良的人因为他们的善良而总是悲剧收场。男主角失败于对佳子的爱,森雅之老奸巨猾而残忍的利用了女儿佳子,因为在他心里并没有什么恶的负担。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堪称经典
黑泽明胸怀理想主义圣徒情怀,再次出动大男孩角色牵线社会批判,好在桥本忍等一众大神的剧本强化掩盖了导演风格的孩气稚嫩,将整个故事处理成了富于隐喻的社会寓言。【8】
坏蛋不仅睡得最香,隐藏的也很深!直到结尾的通完电话鞠躬致谢你可能都没认出他就是成濑电影的名角——森雅之。而这又与第一幕婚礼重头戏借记者八卦闲聊强化介绍片中主要角色及其相互关系之清晰形成了强烈反差。二者貌似明暗对立,功能指向却高度一致:充分关照或引导观众的思维心理以实现影片叙事效果的最大化。前者,可促使他们尽快厘清人物早早入戏;后者,则是在利用森雅之的精湛演技去诠释重量级角色的同时又尽量去除掉大牌明星既往印象以避免观众产生不必要的认同预期。
后二战日本的哈姆雷特,每一步都精准地像是场脑科手术;全片几乎全部采用大景深,所有人在镜头下都无处遁形;当结尾岩渊向电话鞠躬久久不起身时,他已经彻底成为了权力的俘虏。
构图、演出一丝不苟。那么多优秀男演员也只是打个酱油~
已经忘了上一部让我看到手脚冰凉的电影是什么,黑泽明冷峻起来简直让观众如坠深渊。把豪门复仇记处理得如此高级,叙事逻辑完全自洽又险象环生。近乎完美的电影,我理想中的电影,抽丝剥茧、严丝合缝又游刃有余的电影。景深、站位、构图、配乐、表演、结构——可以被细化拆解而全然不失魅力的电影,体现电影技术与情感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电影。改编《哈姆雷特》毫无斧凿痕迹,将原作核心与日本社会现状做最深层的熔铸。确实有黑色电影风格,但没有任何模式化的搬演。绝望、悲哀、激愤又无能为力,但是只要善良之心不死,抗争就不会停止。天皇社会电影的牵引力太过强大,排山倒海之势不输《天国与地狱》。
5/10。远比不上大部分四五十年代好莱坞黑片,视听庸常,张力根本没塑造出来,情节俗套且漏洞多,对白生硬、过度直白,并且重要情节都是对白直接说出来的,实在太跌份,黑皇也有失手的时候(评论区尬吹的傻逼多半是这辈子第一次看黑片)
结尾真的让我意难平,如此曲折离奇的故事这样收束实在是让我难以接受,我甚至一度怀疑主角好友叙述主角之死的过程也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戏码,可惜竟然是真的,内心颇为难受。可即便如此,必须承认黑泽明对于电影剧本打磨的认真程度!这条短评就着重夸一下编剧。由于《战国英豪》因为天气等原因多次中断拍摄,出品方就让黑泽明成立自己的公司来应付拍摄期间的特殊情况和超支,于是本片就成了黑泽明成立电影公司后的第一部作品,并决定拍摄一部商业片。且因为重视编剧,除了老搭档桥本忍和小国英雄外,还叫上了久板荣二郎和菊岛隆三一起加入剧本创作,加上黑泽明自己,使得本片的编剧阵容是黑皇电影生涯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而从电影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情节也能感受到剧本的丰满度。由此不禁感慨黑泽明对于讲好故事的执念,值得太多国内导演编剧学习!
结尾处为了凸显黑泽明自我的理想主义情怀,不惜牺牲全片的内容配比,在应当有一次激烈冲突的地方,放置了一次以人物转述为主的悬疑段落,用说的方式表明导演自我的心声。主角的对决退居了幕后,三人言语上的拉扯成为了观影者最有代入感的方式,以此来审视自己的内心,随之而来的断绝关系,更是一次宣言,一次与暗黑诀别的割腕。在电影上来说,最后段落除去黑暗结尾的冲击力度,其他方面并不是合格的,特别是在诉求方面,导演的个人心声大于了前面整体构建的内容走向,特别是真实西幸的走向前来,显得他极为工具化。而在用说还原结局的说法,虽然教育意义足够多,但观赏度却打了折扣,因此只能在此处增加表演力度,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当时三人的大量情绪起伏与肢体动作。与好莱坞不同的是,黑泽明未使用大团圆的结局方式,但在情绪引导是两者是殊途同归。
一开始,我以为会是部平平的电影,没想到越到后面越是精彩。为父报仇,换名入赘,丈人贪污……简直是现代生活剧常用的模板了。黑泽明的剧本总是那么赞,情节设置机智巧妙,除了结尾个人觉得稍微欠佳。
整个日本都被欺骗了!过程充满“意料之内”与“意想不到”,尤其是,大赞这强有力且反套路的结局,使得电影整体更上一层次。
4.2,开片20分钟婚礼段落的调度和教父真有一拼。绝对是场面调度和动态构图的经典段落。简单的钢琴键音做伴奏,丧礼段落车里车外音乐的对比。强调:大量黑泽式标志性动态构图创作者要研究,太多都写拉片笔记里面了。故事上政治黑幕的胜利和个人的悲剧对比,很有震撼力!部分构图隐喻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