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缓慢而悠闲,带有一定的紧张,配乐较为单一。作为一部心理惊惧片,总体上不如《蝴蝶梦》、《迷魂记》、《冷血惊魂》等经典。
在魅惑中迷失,在恐惧中灭亡。
7.4;salutetoAlfredHitchcock
连续看了Martha和这部之后,深感这个女主角的幸运。她瘦削和神经气质在法斯宾德的作品中很耀眼。如果JeremyIrons和他合作,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法斯宾德的影片总是从各个侧面诠释着女性情感的缺失与欲求,寂寞,以及由寂寞引起的心灵恐慌。《畏惧与恐惧》用扭曲的画面刻画人物内心的煎熬,镜子中犹如魅影一般的面孔是玛格特压抑得变形的精神状态,法斯宾德巧妙地用镜子意象来制造恐慌氛围,营造出神经质的恐慌背后潜伏的摄人魂魄的巨大杀伤力。
1.法斯宾德对于女性情感的挖掘和探究是近似痴狂的坚持不渝,他总将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刻画为内心敏感、脆弱,外表却故作刚韧的受压迫群体,并通过外界强势力量的侵蚀和挤压迎承恐惧交织欲望的心理异变。《畏惧的恐惧》即以爱的缺失与索求切入身份认知及伦理窘境的精神剖面,马格兰无法从丈夫身上获得情感援助,婆姑无处不在的道德监视更是让她焦虑倍增,因为不被理解和包容的痛苦,最终只能沉溺在异质的精神臆想中惊慌失措。2.(主观镜头时的)水流特效画面象征马格兰精神错乱的浸入,留白的第三方窥视同作用与《爱丽丝逃离》的潜意识危机;思维逻辑的混乱都是借由产后抑郁和药物、酒精的催化而显现的,鲍尔、镜子的切割倒影皆为分裂的自我认知。3.如果你真的什么也不做,请最少不要浪费我们的氧气。你离我这么近,又那么远。
【2023/1/21】4.5。已经不知说过了多少次,法斯宾德是一位“妇女之友”导演。能把产后抑郁刻画得如此令人感同身受,真是特别带有社会关怀的一部作品。但我觉得法胖其实悄悄把自己放在了小女孩Bibi的位置,所以在这部片子中他没有出场。正如《中国轮盘》里也没有他出演,但作为影片主角的女孩亦代表了他。为什么是小女孩?在本片中,主人公的女儿Bibi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理恶疾将她的母亲吞噬。这种安排除了映射出法胖内心纠结的性别认同,小女孩身上同时具有的幼态及脆弱感或许就是法胖内心的自我体验。这不止是一部反映已婚已育女性处境的电影,它也展现了儿童的心灵创伤。
作为一汉子,法斯宾德怎么能如此了解女人心理!我觉得女主估计就是我十年后的样子……
几个镜头中速的推进至人物面部,让人想起伯格曼的《假面》,敏感的困惑,绝望的困境。
你离我那么远。我有那么多的东西希望倾诉,于是只有沉默。
其实我们多少都有点精神分裂~~~
描摹心理不及波蘭斯基
在同類型中的確拍的比較差。
ure2sensitive
這片也充滿法斯賓達的風格,除了一班老演員外,當中所要說的被生活迫瘋了和冷眼刻薄的批判亦不少,但減少了舞台效果而走向平實家庭式的格局描寫,有點令我想起卡斯特婆婆升天記,但當然沒後者的用力和悲慘,而這部較為輕手但不失當中的壓迫和不安,困局中亦沒有明顯的出路,可能是導演自身的投射,喜歡他的作品這部當然值一看
这个女人比维罗妮卡弗斯更晦涩,因而她的恐惧也更令人不安。当然,追究病理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怀孕、富贵病还是男女关系,在我看来,她的恐惧源于她丰富的爱——对人、对子女——与她所处荒芜冷酷世界的龃龉。
疏离,寂寞,漂移,分裂。女主光彩照人,寂寞是一种病,爱情只是麻醉毒药,药效退了以后更寂寞。妹夫好帅,总觉得要跟妹夫发生点什么的。
就玩儿玛吉特卡斯腾森一人了.完美的小片.
母亲手部的情绪扭动的视界推镜时我感受到你的压力一切从四处侵压到整个身体只是一具瘦小的身躯浴室镜中的两个自己到底是谁呢是能指?是个人?还是母亲?放下电话露出笑容瞬间黄黑焦燃灼烧如同在地狱中被惩罚或变成恶魔男人又要去做自己的事不要打扰也毫不在乎女人了注视中好想烈火将你燃烧男人只有自己没有女人爱是理所应当的中听话笑都是没有力量以支撑的优势上位者你的日常你怎懂蹊跷?作为压迫者你也是被压迫者可你意识不到女性的遭遇和本身的体制统一至上个体靠边女人更靠边男性是猎手他们的凝视将母亲化为欲望客体女性的凝视将母亲化为被监视客体
女主角怀孕了接下来是无止境的脸部特写加镜头静止波动,后来查出来是精神分裂,后来好了。果然是我境界不够欣赏这其中的美妙么。另,德国婚姻生活怎么这么无趣啊丈夫每天回家做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