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金马奖最佳女配,也是胡因梦15年演艺生涯里唯一一部获奖影片。
我心付诸于流水,恰似落叶人飘零。琼瑶电影里少有的大格局,全片在意大利和瑞士取景拍摄,风景优美,没了以往三厅电影的狭隘视角。虎头虎脑的小弟弟马永霖,隐忍负重的好哥哥秦祥林,两人的兄弟情在一句“你没有成为大音乐家,我也没有成为大艺术家。”中道尽海外游子的无奈和挣扎。
在九份的升平剧院看的,我只想说当年的胡因梦真美啊。
天呐胡因梦真的太美太美太美太美了
本片真是一言难尽。非常过时但传统而经典的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我本人在现阶段完全不认同,但许多老一辈肯定心有戚戚,我同龄人也不都和我一样,谁知道等我老了情感会不会发生变化。今天比那个时代不同的是留学生在国内的家庭条件好了能给孩子更多支持,平时的通讯,往来交通都方便,过去那种强烈的距离感漂泊感在今天被冲淡了很多,但文化隔阂的问题始终存在。而学艺术费钱又不容易找工作,即使今天也不是每个去欧陆的艺术生都来自有钱人家(英美则不然),虽然大概率不需要寄钱回国了,也一样要省吃俭用。看看某些年长的华人我完全相信在当年这部片子能获得很大的共鸣。演员部分,胡因梦在这部里不是最美。马永霖单独看也算形象不错又有性格,在秦祥林面前真是秒成小弟。秦祥林的角色在如今可说又讨厌又可悲,但在当时大概是模范。
少见的琼瑶剧
35年前的古早片,偶看过的第一篇琼瑶奶奶的文改编,那时候的胡因梦真是美到令人发指,最难得的是剧里的穿着打扮,居然放到现在一点都不过时~
VCD
琼瑶奶奶这部戏功力不够。
1977年金马奖最佳女配角胡茵梦
人在天涯,心在祖国。琼瑶的电影一贯都是男亲女爱,缠绵悱恻,这部片展示得更多的是一种家国情怀与对故土的赤忱之心。“我们从哪来的,还要回到哪里去,因为那是我们的家。”“只有在故乡的泥土里才找到了灵感,艺术的内涵离不开民族的情感,我们绕了一个圈,找到了自己”。这样主题就升华了。
罗马还是在镜头里比较美。为了胡因梦而看。
志翔的作品落选。志远说,都是欧洲人得奖,我们东方人的艺术不被接受;志翔说,那是给自己找理由,实际上人家的作品比我的好太多。多清醒的认知。民族自豪感,先从不自卑开始。
傻乎乎的好像还有梦想一样
2015.01/2019.01.09琼瑶作品里比较有思想性有情怀的一部,也许亏得白景瑞。胡因梦树林告白那一段,真情吐露,真心托付而彼人不知的悲戚竟让我看哭。双眸若秋水,简直从画中走出。
胡因梦
取景高大上,故事是典型的琼瑶套路,就看看胡茵梦和秦祥林吧~
对比《家在台北》,少了几分闹腾与卖弄。秦祥林和胡茵梦的表演还算挺自然的。兄弟情为主线,在外华人的甘苦与辛酸,梦想与现实的矛盾。还隐约触及到了文化认同。全片在日内瓦和罗马取景。ps,想看《日内瓦的黄昏》。
胡因梦很好看!
胡茵梦好漂亮好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