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F2022|观影15|中间一度让人想起奉俊昊的《母亲》,为了儿子,为了两个人的未来,不得不成为整件事情的“牺牲者”。从乌克兰到捷克,任何身份都没有那么容易,层层审查,看得见的伤害是身体被殴打,还有很多冷冰冰的一刀切的政策,小到租房加床费,大到移民不能有黑记录,数不胜数……挺喜欢结尾的处理。
#HKIFF47#3.5,香港电影节第一部没有睡着的……港名改成“我们都是受害人”觉得很准确,所有人包括市长在内,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目前在hkiff看过最合心意的片子,又是一个背着单肩包到处奔波的母亲形象(坐英皇中间位置的三个说普通话的女人,全场都在互相交谈,Ireallyfeelshamefor你们仨)
【斯洛伐克】架设一个引人入胜的主要矛盾,以及人物置身其中被更大的纷争、混乱逐渐包裹失控的娴熟节奏;明快急厉的捕捉,更抛出一个又一个“何为受害者”的诘问与道德困境。再加上足够出彩的表演。它拥有那种可以成为“好故事”的一切条件;并且锦上添花的是它很短,从而高效,最终也提炼出最宝贵关键的讯息。
个个(知情或不知情)利益方都想从谎言里分得一杯羹。演讲和最后宣誓入籍的两场戏可谓是节目效果满满的。
#HKIFF47#中间小眯了一会,醒来后发现居然关节情节点一个没落下。一个依旧关于“道德困境”的故事,只不过背景从伊朗换到了东欧。社会讽刺力度依旧具备,但觉得情节的附着力稍稍弱了一些,张力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两星半。
一位眉头从未舒展的母亲,一位从未停止奔波的母亲,通过观察母亲及其家庭的处境去映照积压已久的社会症结。一头一尾,干脆有力。第一颗镜头便直视跟随女主角的背影,用道路拥堵点明乌克兰、捷克两地来回的信息,带出复杂关键的身份背景。最后台上的女主角手持文书,耳旁是家在何处的旋律飘荡,戛然而止却也留下了更多对未来不确定的想象。
#79thVenezia#OrizzontiCompetition
听黑色幽默的,一个社会问题小朋友莫名看得极其开心哈哈哈,女主简直因祸得福
受害人变受益人
各怀鬼胎,善良因为卡喉咙屈服于现实。找到这样的「家」,真的就能安宁吗?
2.5
#Venezia79太样板戏了说真,不过女主的表演还是蛮好的,这种母亲追寻正义的故事大概已经成为电影节的标配入围了...
HKIFF
#HKIFF47又是一年hkiff,女明星陪我看了开幕电影,蛮喜欢这部充满现实嘲弄意味的片子,讲真简中可以引进一下来展示Democrazy的弊端。
比较有趣的是对欧洲艺术片中常见的坚忍母亲形象的反叛,更多的呈现着母亲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自私以及政治集团对于正面形象的利用和对真相的漠视。但除此之外视听比较平庸,女主的演技也缺乏了应有的复杂性。
寻求正义的母亲,从受害者最终变成了受益者,而电影里的每个主要角色,都是受害者。影片比较高级的是折射了东欧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些看似已经投向西方却很多地方并没有摆脱苏俄影响的尴尬。
【HKIFF01】东欧导演都喜欢这么拍吗?太多地方像蒙吉了:几乎一场一镜、坚决不用正反打拍对话、尖锐的冲突、道德困境,一直无法抗拒这种风格。高潮部分的场面调度非常精彩:游行集会上女主面对镜头和民众澄清邻居孩子不是凶手,摄影机一点点从背后绕到她的侧面,一直到45度角的位置,眼看就要直面摄影机的时候,政客出场开始借题发挥,而女主面对这种场面也只能无奈接受,镜头也静静地保持在了和女主侧脸垂直的位置,象征女主反抗现实的失败。儿子从一开始不想让母亲参与到最后逼着母亲维持谎言的转变也让人不寒而栗。结尾捷克国歌里唱着“何处才是家园”,女主一边流泪的收尾也很妙。
编剧QA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当然真实事件结局没有这个结尾那么酷真的是底层社群互斗博弈了
结尾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