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篇FilmComment的采访于是来试一试NinaMenkesXTinkaMenkes。展现景观的部分很《复杂蜃景》(赫尔佐格那部),展现主角状态的部分则完全不同……聚焦女性个体,呓语,疏离感,应该都延伸到NinaMenkes后来的作品中了
@Arbelos4.0/5
融入团体精神排斥自由之上的真理只能活在绝对纯粹的内心净土中或者遥远的大自然中形式主义青年文化只会将一切别的混乱肮脏获得绝对独立的精神才可能生活在团体里
从以色列到阿拉伯
@BFI
悬吧猪栏
三星半。这是一部完全由Nina和Tinka两姐妹完成的影片,拍摄的方式一路旅行一路创作,从以色列出发往北非摩洛哥再经由南摩洛哥飞开罗再回到以色列是一个圈。女性导演视野看女性角色,细枝末节体现心理状态变化,旁白加强叙事。她向神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给我们一条看不见的路?
在路上试过很多发色就当换过很多活法,不知何处的流浪是迷失还是自由,如果我有巨大悲伤我想我会积攒在回到原点那一刻爆发。这样的短片,能令人又看又听又想。
颇为怪异的背景音乐(带有宗教意味的,有人喃喃自语的),一个女人在独行流浪(猜测靠性工作维生,有被男人拉进房间的片段,背景音乐里有女人的呻吟声出现),还有不时望向镜头的人群(导演没有掩饰镜头的存在)。
很多场景都让我想到TrenqueLauquen,或许有一定启发性。表现力极强的短片。
你看她最后把艳丽的头发塞回头巾里时那痛苦的样子,好不容易变得自信挺拔的身形又回归畏畏缩缩的模样。身体上的放逐再艰苦也是种享受,心灵上的孤独与痛苦却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慰藉和弥合。只要再回到那个环境中去,先前的自由无异于饮鸩止渴。
佐哈拉的悲伤是熙熙攘攘人群里的注目,是变换的发色、空旷沙地里荒芜的废弃房屋,是扬起的沙尘、一扇又一扇席地而眠的门。
这学期在上nina的课有机会见到她我哭了
离开才能过的随性回去还是会被束缚被一切束缚
虽然没太看懂宗教寓意什么的,但是超级喜欢片中的调调!导演带我们游了一圈摩洛哥以色列开罗的街头又回到原地,哈哈哈😃
3.8声音的运用极妙。确实贯彻了Nina的女性主义理念。
呢喃低语,自由孤独、苍凉探索,洗尽铅华;宗教意味非常浓烈,从神启之地游走,找寻自我;整体纪录感神游感流放感注视感非常的阿克曼,应有借鉴;而阿拉伯世界的灵魂们好奇地注视着摄影机,仿佛另一个世界的主降临,这倒是一种奇妙的交流;
3.0
Nina二十岁—————
很喜欢在床上剪头发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