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知耻近乎勇。”一个有着耻辱感的人,当他认识到这种耻辱感,希图以一种更大成绩来弥补这种欠缺,那么可以说这个人是勇敢的。放到君主身上来说,如果一个君主知道自己得位不正,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欠缺和耻辱,能够励精图治,从而使得自己的得位变得正确而伟大,也可以称作勇敢。历史上至少有三个“知耻近乎勇”的君王,都是皇朝的第二位皇帝,那就是汉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明和明成祖朱棣,这三位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得位都不是太正,但是文治武功、励精图治,最终成为了帝王典范,就连他们的庙号都是“太宗”,我称之为“太宗现象”。(注意:汉文帝的庙号是太宗,而明成祖在嘉靖以前的庙号也是“太宗”。)
看的第一部《百家讲坛》
温故而知新!功过是非,文韬武略,成就天赐大帝!
剪辑《山河月明》的要是看过这个,剧情也不会剪得那么稀碎了。
累了一辈子,没有一天松快,最后毙命在北征路上,值得吗?朱棣太爱折腾了
其实永乐极似隋炀帝譬如:前者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后者修建东都洛阳,分权关陇集团。编辑永乐大典;完善科举制度。三征蒙古无果;几伐辽东伤财。两者都开凿运河。永乐多出一个郑和下西洋,却是目的不纯,毁誉参半的,比起隋炀帝那些弊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情,有过之无不及。
五颗星:好,开卷有益。
实实在在靠自己打江山的皇二代,还是有实力有抱负的,虽然名不太正。
夺位成功却没能抓到建文帝落下一辈子心病;身为九五之尊却累得跟狗一样起早贪黑;派郑和屡下西洋缔造辉煌成就结果航海记录又全丢了;以举国之力编撰出恢弘巨制《永乐大典》最后神秘失传……跌宕起伏的历史片段,可惜商传先生的讲述太过学院风了。
伟大工业
如果能讲更深点更好,致敬商传老师。很喜欢永乐这个年号。自古无情帝王家,朱棣夺位的过程比李世民要坎坷得多,但其中埋藏的巧合与机缘也挺宿命论的,比如结识道衍,三个兄长都短命之类-。-用工作狂的功绩来盖过毁贬的那一面,永乐大典、紫禁故宫、通使西洋,巩固版图,远迈汉唐。
胜者王侯败者寇,前朝历史后朝书。
一提醒,好像是和秦皇隋炀有些相似,或者和太祖也一脉相承,不过多了个大规模海外探险活动,说起来商先生并没有讲法律、经济和文化的部分,所以我还是喜欢听王立群和蒙曼老师。
老师的声音很磁性,朱棣文治武功的帝王生涯很精彩。
讲的一般
经典。
回顾了明成祖的一生,朱棣虽然帝位来的不正,单功绩卓著,是真正的成祖,感谢商传老师的讲解,可惜商老师已经去世。
很多重要事情有点带过了,朱棣真厉害
共36集,2013/03/28~2013/05/03播放,第7集《刘基出山》连续两天重复播放。
虽然是朱元章的儿子,但朱棣的江山是拼命打下来的。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打下江山不是应该享受的么,没想到比当藩王还累。说明无论怎样他还是勤政的皇帝,只要他在江山就不会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