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版在线https://m.weibo.cn/2246656910/4561113092459174该作品以五段教程演示了数据采集和视野监控背景下个人躲避关注的策略。一方面是监控人群、干预其自然经验方面史无前例的技术可能性,另一方面却是边缘化人群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隐身状态。
8.5/10采用戏仿的手法讽刺性地提出一个观点:在数码时代,不可见性/不被看见的权利成为稀缺资源,因而“如何不被看见“成为一门需要专门加以探讨的学问——或成为Wi-Fi信号、或将自己变成比最小像素点更小的存在、或作为一名年逾五十的女性。与Crary在24/7中指出的“光照对黑暗的全面入侵”如出一辙(只不过Crary是从睡眠的角度出发);亦与Steyerl本人在DutyFreeArt中提出的观点前后呼应:在representation严重过载的年代,昔日对大众媒介普及会带来公共表达民主化与弱势群体可见性提振的设想被证明不过是一厢情愿;当总量远超感官知觉所能承载的阈限之后,相关性函数的导数会由正转负,过多的“可见性”反而会导致系统性的“不可见性”。
3.5我猜Hito看过很多超级变变变。。
史德耶尔的这部讽刺作品则以五段教程演示了在大量数据采集和视野监控的背景下个人保持隐身的种种策略。例如她建议采取伪装技术、被像素化处理或者让自己成为图像。影片反思了监控人群、干预其自然经验方面史无前例的技术可能性和边缘化人群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隐身状态之间的悬殊差异。艺术家本人在此扮演着教师和魔术师的双重角色,通过互动的传统和数字电影特效将演说的论点视觉化。作为影片旁白机器人声的学究口吻强调了这些课程貌似说教的特征。在风格方面,它吸收了电影散文传统,又联系到史德耶尔针对移动影像主题发表的丰富论文与演讲。
《野兽》
3.5;slylydidactic.
都溢出来了。
为坏图像辩护
MontyPython式幽默,关于“劣质”和优质画质的无意义玩笑和揶揄
贫乏电影渐渐消失和不可见,实际上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从电影院消失,进入电影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是从大众视野消失。因为它们缺乏在电影院放映的商业价值。贫乏影像也以劣质的磁带等媒介技术在私人间口儿相传地流通。
hownottobeseen:成为生活在新疆的新疆人
太强了重点是她把想法完全视觉表现出来了!
德国才是experimentalart的老大吧!!!
已经无法抗拒,只能机械的躲避。
关于像素,关于分辨率,关于当代的无处遁形。从这部到2016的HellYeahWeFuckDie,到2019Thisisthefuture,及2020疫情下完成的SocialSim,看下来HitoSteyerl真是个fuckinggenius,对新媒介的敏感度太高了。应一并阅读其文章InDefenseofthePoorImage。想起去年幸福大街行为艺术,相比太滞后。看得创作激情迸发,想把三年前做的类似题材的毕业作品拿回来再做一次,当年太紧急太草率了,社恐做导演一地鸡毛,成品拿了奖也不满意不愿示人,想法太多实践成果太少,立个flag。
前卫tohidetoremovetoshrink.把舞台留给想被看见的旁油们~
還有一個方法:乳化
第一部黑特·史德耶尔,当代批判理论的影像形式。
实在太有名,以至于以为自己看过了..
“影像艺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