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这个话题在近两年一再被提起,有前一阵子热议的《二十二》,也有韩国众筹拍摄的《鬼乡》。就影片品质而言,本片自然是比前者更能打动观众,但这个题材真的适合如此商业化吗?她们需要的是道歉,不是钱、舆论消费或是大众的关注,我们从影片中获取的些许感动来自她们痛彻心扉的过去。
为什么喜欢韩影?因为,很多他们有的,我们也有。例如各种历史,各种现实。还因为,很多他们有的,我们却没有。例如揭露历史伤疤的勇气,直面现实丑恶的力气。诚如片中老奶奶,老矣,能说,敢说,不用扶。
把慰安妇题材转化为商业片太值得我国借鉴了。为什么如此沉重的主题需要商业化?因为这样才会有更多人看见、知道发生过什么。喜剧类型的笑中和了历史回忆的悲,电影在笑泪之间的平衡找得不错。最难得的还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老奶奶在美国国会作证的一幕不要太感人——“ICanSpeak”
电影院抽泣声明明很多一出来妆都补好了韩国妹子有点6
整部影片最悲伤最无奈的一句话-日本至今没有道歉
罗文姬作为元老女演员能以这种方式在大银幕上闪光,真是颇感欣慰。和以往慰安题材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看待过去和现在的视角,不是单纯展现痛苦悲惨仇恨无力,而是用温暖坚定勇气包容去安慰那些受过伤的心,一起哭过痛过,也要一起笑着努力活下去。对于这样一部有意义的电影,票房数字已显得不重要
剧情三星,立意四星,向韩国电影人致敬加一星。
故事悲伤,即使陌生语言也能听懂;装聋作哑,哪怕相同语言选择缄默。西面在绿茵树下,生姜长于羊肠小道上,孤单写满信访表格间,秘密藏进纵横疤痕里。表达爱意时如此无力,表达伤害时那么锋利;表达愤怒时这般铿锵,表达歉意却遥遥无期。站在世界面前,她不是维权斗士,只是用语言表达13岁时下的决心。
罗文姬奶奶又一次贡献炸裂演技。尤其在美国国会作证那一大段英文飙的很6。以76高龄而言着实不易。“之后10年,日本依然没有谢罪”—为那些饱受苦难与折磨的老人们难过。但韩国有这样勇于直面黑暗历史的电影人,有疲于奔走为自己勇敢发声的老奶奶,希望有生之年,她们终能听到那句久违的抱歉。
又得感叹韩国成熟的电影制作,将慰安妇题材包装成一个成功的商业片形式,没有大面积的渲染苦难贩卖苦难。但整体的叙述方法手法又太老套了,每年似乎都能看到这类电影,从喜至悲再到十足的大团圆结局。看到罗文姬罗女士,又想起尹汝贞尹奶奶,她们拿捏这些题材都很厉害。
并不喜欢。很多人因为主题和表现方式的反差觉得惊喜吧。沉重隐伤的表现并不好。
五星了,罗奶奶一年一部大催泪。
万万没有料到的是,“Finethankyou,andyou?”这句台词也能催人泪下。
导演用不一样的方式取材于苦难,却达到了与苦难感同身受,这是自信且有能力的表现。那句Icanspeak也被赋予了故事的更大意义,情感戏写得好,拍得好,演得也好,就连英语教学的部分也花样百出,我觉得这个电影是探索情感的一个历程,好笑也好哭。音乐也尤其,甚至用到了锣、鼓等传统打击乐器配乐。
「我们要求的不过分,只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就行。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是要给你们得到宽恕的机会,一句I'msorry就那么难吗?不要把沉重的包袱留给后代,尽早承认错误道歉吧。请在座的各位,请记住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还要记住,这悲伤的历史不能再重演!」——「之后10年,日本依然没有谢罪」
用喜剧承载“慰安妇这”样沉重的题材,看到最后我哭惨了。97年在美国国会作证的勇敢的老奶奶们,20年之后的17年她们很多人已经离世都没等到日本人的一句道歉。罗文姬饰演的鬼怪奶奶多有社会责任感,信访路上各种社会现状,吐槽公职人员的笑点,还有她拼命学习英语的劲头不晓得让多少青少年惭愧。
每一个人都在说着对不起,唯有最该道歉的日本人仍然死不悔改,这个遇上屁大点事都能双膝下跪大喊“斯米马赛”,显得自己很有礼貌的民族,却在真正应该端正认错态度的问题上不断耍无赖,口口声声也要放下过去着眼未来,其实最放不下的是他们自己,心怀坦荡的人,连一句对不起都说不出口?
有庶民对国际政治的想象,韩国对美日的想象,还有想象中美日对韩国庶民的想象。我们该怎么看待它呢?除了不能批评它不好,它几乎哪里都不太好……呵呵
男女主角之间简直是爱情线啊……
看前半段真的以为是喜剧片啊,结果后半段哭到崩溃了。我觉得比那部不能说的片名的片子好太多了。给罗文姬奶奶鼓掌,英语演讲(演讲的台词写得特好),听证会后日语怒怼日本人。充满伤痛的过去,积极地活下去。奶奶和李帝勋之间的互动也很可爱很喜欢。【pleasebemyteacher.IamJennifer.奶奶萌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