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她,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恋爱的犀牛
周轶君真的是一个好通透的人,听她说话就是一个大写的舒服。《她的取景器》在嘉宾选择上真的没得说,几位都是非常优秀的人。如果还有意见那就是希望有一些关于女性困境的讨论吧,多方位探讨才更凸显纪录片的意义。
有被鼓励到,感觉她们都活得好酷啊,不是表面的那种酷,是体现女性内心的包容性和坚韧的那种酷。另外其实每篇都有讲到小孩,因为她们都是妈妈,但并不教条,不会让人感觉被冒犯。恐婚恐育的内心甚至都有被治愈到一点,看着她们会想,如果有个小孩,可以毫无保留的爱她(他)似乎也会是一种很好的经历。其中最喜欢周轶君篇和齐溪篇,有被安利到周轶君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齐溪的话,是看再见爱人的时侯知道她的,但是并不了解她,只觉得神秘的,但是看完这个片子竟然莫名有点理解张婉婷了,齐溪的好和优秀一部分上或许激发了她的不安全感,所以她才一直反复向宋宁峰追问和确定什么?
一个用心制作的广告。
这居然其实是个奶粉广告幕后记录剧同时访问了五位妈妈,每人两集共三十分钟,赚点奶粉钱挺好,多点女性节目也挺好,周轶君那集最好,周轶君老师真好看加一星。
冲着周轶君去的,选的嘉宾都不错,但聊的散也聊的浅。最难受的是,明明出发点是要突破女性惯有标签、突出真实多样性,结果一个冠名广告,又把所有人都锁在了“妈妈”这一个大标签下
主线逻辑凌乱,表达很散,可参考《但是还有书籍》的文本叙述方式,娓娓道来同时抓人眼球。
突然发现这些在自己领域中获得成功的女性,都是拥有明确的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很多时候梦想并不遥远,只要你坚持就会有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周老师说的这样,去走远一点,看看真实的自己吧,找到一个最真实的自我~
我跟齐溪处在差不多的十字路口所以很赞同她跨界的勇气我们都曾在某个领域过得很轻松但是却在三十左右的时候要跨进另一个很可能会被评估的领域我们应该从何处得到这种勇气呢?我希望所有处于人生路口的人都能从身边处得到勇气被爱的勇气也是改变的勇气
还不错的作品,能看出团队在找女性创作者的视角上下了一些功夫,也做了一些实验。这个影视寒冬的年代,还有人愿意做和坚持这样的事情,真的很不容易,希望以后这种视角的作品可以越来越多。且看后面几期的表现吧~
这种选题多来些。女性导演们,作家们,演员们,记者们……。今天刚和朋友们聊到“翻译的品格”就看到周轶君的部分,记者(翻译)的品格,她讲关于纪录片,李少红的两期,她存着的胶片,和影集,关于电影。好看!
从女性和儿童的视角切入世界传递观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共同身份是女性创作者。因为是奶粉品牌合作片,前四位都基本遵循一集讲工作一集讲家庭,即职业身份与母亲身份之间的平衡;后两位基本全讲事业了,所以对待生育、家庭的态度并不决定对女性的定义。喜欢周轶君对孩子的话:随心所欲地去探索,在安全的范围内。
“育人也是育己,这两个是分不开的。”“你走得越远,越能看到你自己。”周轶君仿佛是一位人间观察者,有独特的经历、新颖的观点和关怀的视角,能看出媒体人在看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内自我探索。纪录片可以再长点,还被安利了《他乡的童年》。
真的就是大型广告,虽然说是纪录片但是没有挖掘到很深的内容。不过演员的人格魅力还是挺吸引人的
可以从女性角度看到更多空间,真的很需要多点这样的作品
特别喜欢这类小纪录片,能看到公众人物在作品之外的最自然的状态呈现。取景器这个系列选取的都是与镜头有关的女性从业者,有演员、记者、导演,她们都小有名气,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作品,却又不是被当下粉丝和资本所热捧的顶流。齐溪的专注、周轶君的跨界、杨子姗的真实、麦子的细腻、张末的干练……她们作为中年女性,更有阅历,对生活更有思考。她们努力创作,努力完成在工作和生活里的角色,她们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未来要去哪儿?能从她们身上看到一种沉静的能量。无论是30+,40+,还是60+,她们活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呈现出自信的松弛感,润物无声,内心却笃定。由衷的欣赏——恣意盛放,活得漂亮~
这又是一次很特别的纪录片,跟着导演的镜头走进了一群女导演的生活。女性主义在23年初被大众关注与热议,而导演在我心里一直是男性主导的角色,这次颠覆了我的认知,女性+导演碰撞出的火花,热烈,灿烂,温暖。且有一种特别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可能是国内第一档介绍女性影视创作者片子了吧?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认识这样的剧组工作者
很喜欢周轶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