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看到并看完的,侯导是我们这些刺头迷茫时刻的定心丸和开路先锋。
侯导拍片的方法论是道家的,可解释为不干涉,尊重景框中的人与环境。他预先构建出一个情景,一个有时间淳厚度的现实断面,将演员放进去,等待演员适应那个环境,直到人与环境融合,或是挑选的演员本身就适应了环境;再将摄影机放在那里,静态的,尽可能不去干扰人和环境,尽可能丢掉聒噪的润饰,捕捉下真实的画面。侯导的影像,是最接近真实的影像,既有醇厚的韵味,又有着共情的生活质感。接近真实的,也是接近永恒的。有时间一定要写一篇关于侯导的论文。
原来侯孝贤年轻的时候也会看电影看睡着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还是那个道法自然,浑然天成,再造一个等同于真实的真实的侯导谈小津,谈拍摄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和日本人工作的不同。有些东西需要在你生命里沉淀,然后会在某个时刻发酵成形,映衬你的生命体验。廖庆松说不如改名叫电车时光......哈哈哈哈哈哈
有所得大有所得
是中规中矩的纪录片,侯孝贤的个人魅力盖过一切。有的导演精雕细琢,有的导演大刀阔斧。但他是怎么做到大刀阔斧地创造出温润细腻的电影的呢。电影真是导演内心的一面镜子。
“我喜欢的状态,坦白讲,就是等同于真实的状态。”
侯对小津的认识:生活滋味+战后的焦虑。地铁时光更像是侯那部电影真正的名字,而这里,导演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关系引入了台北的捷运时光(另一种侯孝贤的世界)这种与小津的关系构造了多重矛盾:艺术片-作者风格vs商业片-大片厂风格,殖民地vs殖民者,儒vs道?20世纪下半叶vs20世纪上半叶,宽松的自在vs成熟的压抑?实际东京的电车坐标构成剧本的基底+实景游击拍摄(男女主平行电车错开那个镜头真的非常精彩)全片比较有意思的点:我一直以为这部作品比较接近小津的气氛比较压抑的片子导演倒是引用了很多彼岸花
东京电车地图助力侯导堪景摄像机拆解与隐蔽完成车厢拍摄选对了演员才有正确的叙述
拍得浅浅,所谓在真实世界之外另外创造的等同真实的真实的侯孝贤。
廖庆松说侯孝贤是道家,这点不假,但真正的问题是,侯孝贤拍命题作文的时候,真的对小津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全方位的了解,从作者风格、电影制度,到社会风俗、都市空间……他能做到自然,真的是建立在无数知识的基础之上。正因如此,咖啡时光是一部“非小津”的侯孝贤,但却处处都有小津的影子。
谈了对日本、日本电影、小津的认识和理解。第一次看小津电影睡着了,是之后在巴黎看小津早期默片时才喜欢的。谈了较多的咖啡时光。廖庆松。
原来是这部片
侯导竟然用小学生作业本写拍片笔记,哈哈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W411A7gx?from=search&seid=6674839049152919745
不需要字幕的外语片。
小津和侯导的区别是后者创作更为松弛,模糊。这是“道家”哲学,但在日本几乎没有像这么拍电影的。
这是满满的干货,想知道小津的电影和侯的电影是怎么出来的,可以看看,受益良多。
大师课!
侯导说年轻时看不进小津,看睡着——一如别的片子里阿彼察邦说侯导。廖庆松说侯导是道家,模糊混沌(片中可以看到侯导很随意的拿国小作业簿作拍片笔记,一个小侧面);对比于日本人的阳明学,精确不苟(片中侯导提到小津非常节省的计算胶片长度,也是个小侧面)。
侯导导演实操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