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背景是上海,语境却安置在日本。井上厦的鲁迅不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这是一个日常的、生活的、真实的鲁迅。在世田谷艺术剧场里,万斋自身强烈的主观色彩对舞台的压倒性掌控,于是便进入另外一个宇宙。二幕六场评传剧,复杂可以是简单,简单可以是深邃,深邃可以是有趣,形式的欢快及精神的悲悯,嬉笑自嘲后是苦涩的后味。这个作品真的很温柔阿,在诸多灰暗的困境里,尚且还有这般美好如神谕般引领,便也多出另一份甜。(恨不得打一百颗星,看了我们就是好朋友系列!
朱安嫁妆,秋瑾短刀,鲁迅失语症之脸盲忏悔,什么鬼???些许诗意段落全靠先生文笔撑着,但把旗袍胳膊那段杂文讽刺当成现代诗轮流朗读真的好吗???最后好歹念念鲁迅的遗书啊!!!所以这种驼背傻笑唯唯诺诺的形象就叫做“还原鲁迅的日常”?哪怕直接改编内山自己写的回忆录也比这好看啊……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许广平代替朱安接受鲁迅的道歉那一段,革命的与被革命的,所谓落后的封建的与所谓进步的文明的,在我看来整个剧就两个字,和解。
日本人眼中的鲁迅,对日本又爱又恨。由狂言师野村万斋主演。以前听过一句话:说鲁迅一辈子批评与骂过很多人,却唯独没有骂过日本。当时的留日学生,对日本的感情应该很复杂吧?尤其当日本开始侵略中国时。知堂最后落水,与他对日本的情结或也很有关系!另,日本对鲁迅的尊敬不必中国低,且能正常地平视他,而不是当做神龛里的神!
#胖鸟电影#4.3分。不见得客观,但用揉碎的真实文本重新织出了冷峻斗士背后那个温柔和敏感的鲁迅;野村万斋的狂言感很强,虽然习惯了就还好,但坦率来说还是更喜欢广末凉子的许广平;可能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了。共演的奥田、须藤、内山夫妇也很好。另外作为初中大把大把时间四川北路北端的街道间度过的我来说,这部戏有点点亮了我心中的鲁迅地图。
看完后还是深深羡慕当时鲁迅先生的境况,他就是用他的嘴说话,用笔写写文章;身边始终有三五好友,坚强后盾。日本人完全站在中国的立场写出的戏,完全没有违和感,甚至观察入微,我很服气。
借“误认症”展现鲁迅内心的“死结”,顺便带出他对师、友、妻和前辈的愧疚,借“失语症”谈鲁迅的创作,通过出国与否展现时代与担当,都是兼具剧力深度和幽默况味的好构思。最后以“鲁迅先生临终时,身边都是日本人”作结,跳出革命史观和民族叙事,别开生面。万斋的表演一举一动都是戏,把个书呆子演出了万种风情。让人有点遗憾的是广末凉子终于长成了个贾玲。
日本人眼中的鲁迅,倒是个真鲁迅。#20190804
两个泪目的地方:一个是鲁迅回忆藤野先生帮他批改笔记,一下想起从前背过的课文;另一个是许广平替朱安不值,说的那句“我已经不知道该不该原谅先生了”。野村万斋的扮相颇有鲁迅先生的神韵,在整个故事里,“鲁迅”像是一个符号,由此推演展开的,是关于国家敌对背景中的寻常人应当如何处置内心爱恨的矛盾,是先医病还是先医命的矛盾,是如何选择生与死才更有意义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通常是无解的。很庆幸能有舞台剧将神坛之上的先生鲁迅还原成一个人应有的血肉与温度,很遗憾在鲁迅先生倾注毕生精气神渴望唤醒的故土,将近百年过去,人们对他的印象,还是标签一样贴在他身上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40年了…致我们永远的『麻辣导师』🌶️
忘了当时怎么会下载这部“电影”,看了才知道是舞台剧。看完感觉惭愧,日本人对待鲁迅先生的态度,比大部分本国人还要敬重十倍。更重要的是,比我都还更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与生活。这部作品,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让朱安女士贯穿始终,借鲁迅“梦话”说出了愧疚,不忽略她的存在意义。真的很好,鲁迅先生其实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上海月亮》,源于鲁迅先生的小杂感:“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本话剧以鲁迅先生逃亡到内山书店为线索,日本国宝野村万斋扮演鲁迅,广末凉子扮演广平兄,讲的是“宽恕”,而不是“一个都不宽恕”。我喜欢鲁迅,是因为年少彷徨时,他教会我迟疑,希望之虚妄,不要盲动,更不要盲从。他担起了黑暗的闸门,以使我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小宇宙。有了鲁迅,并不一定是为了深刻,才发觉思考之如何有趣,孤独之如何介于野兽和神灵之间。即使是他的文字陆续被逐出大中小学课本,在日本,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鲁迅被解构,鲁迅被重新诠释,却始终给夜行者以道路。看到最后,有点小确幸,发觉和我同年同月生的广末凉子,怎一个胖字了得。正所谓,昨日少年今日老,多少女神成了游泳圈。
井上厦非常的善良,但那些日式现代的小幽默很让人出戏。比原著还要差不少。
剧本基础特别实。
本来觉得能演成bedgepardon里的金之助也行了,结果怎么这么狂言范儿了……还是跨着文化啊,太尴尬了……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我们喜欢塑造完人、体现神性,而有时候人性才能带来更多的共鸣。横眉冷对的鲁迅让人敬畏,但如此有着些许自责和脆弱的鲁迅则让人更愿亲近。8
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关系、鲁迅和日本(人)的关系,都比想象中的更为复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是多么重要。
感叹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钻研。从教科书上认识的鲁迅,变成了爱吃糖蛀齿,又讨厌医生的人了,是真的么?临终前真的只有这几个日本朋友呢。当年就有昆山学生走了50多公里来买日漫,彻底无语了😓。广末凉子,身材和牙口都走样了,心中的女神形象完结了。
笑中有泪,泪中有笑。明明很沉重,我却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