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是化妝的少女。另外就是幾個詞了。Enlightenment,ideology,Algiers.其他印象不深太闷了。
对于启蒙(Enlightenment)的词义考古:其本义为“令房间变亮”,也即空间维度,与此同时也是军事,警察学属于,这意味着启蒙时代的到来是视觉的转向,或者说是对视觉的主客体(眼睛,影像)的捕捉,规训,以及模拟—诈欺,在这个非导演本人的女声Narration中,被称为军事—虚构。在《世界的图像》中,存在着两种影像:一种是正在进行的,作为历史与大屠杀的见证实践,另一种则是80年代末的视觉机器/三维机器视觉,因此,考察测绘,视觉的光学机构取代了传统纪录片对于工厂,警察局的观察,1960年的阿尔及利亚妇女的影像与奥斯维辛偶然间拍到的女性形象自明了视觉如何通过不可见,不可视之物可见而宣誓自己的权力。为回应维利里奥—鲍德里亚时代的列维纳斯问题,法罗基最终对准了那些不可破译的密码——来自本真的,摄影机不可见的视觉。
图像是上帝吗?航空图像揭露了客观事实,但我们无处不感受到图像的虚假,现在不是现实生产图像,而是图像生产现实,生产人类未来,它依然是一面屏障,既给你提示也给你遮蔽,在人类最痛苦之处讨论它的意义往往是最有效的,在《放大》之后,又一位电影制作人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8.6;神配樂
照相术的发明让“人”与“现实”之间只存在机械,因此图像是客观的;但与此同时,“真实”又总是大于图像,大于数字,大于记录。那些被战争、毒气室夺去生命的人没有图像(或仅有少得可怜的图像),因此难以证实真相的存在——无法控诉。真相或难以完全存在于图像中,或在成为图像时仍然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操控。图像-真实,是一种本质也是它的诅咒
阅读图像是获取一种新的视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把我们自己赛博化了,因为这种新知觉必定要靠侦察卫星、红外热成像等设备完成,“电影并非我看,而是我飞”。“英国决定投入到希特勒的新闻影片与情报影片的导演中去...为敌人的摄影机提供布景、材料、人群的运动以及所有诸如此类的伪装术...人们从军事秘密(被延时播放的战场真相)过渡到实时的过度曝光,大众成为幸存者-观众。核威慑也导致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境外的战争。世界沉溺于原子弹时代的、跨政治的全景电影之中。”今天的人道主义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对图像的literacy,2022年2月27日,俄乌战争第四天
“这也许令有些人感到难以置信,但根据经验可断定:人们无法在测量图像中看见一切,但看很多东西比在现场更清楚。”在影片中,这种“更好地观看”的能力通过隐喻的方式和大屠杀的历史联系到一起。在分析美国轰炸机于1944年偶然拍摄的一张照片时,他们专注于作为轰炸目标的法本化学公司的工业设施,却没能在航拍中识别位于附近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正如迈登鲍尔的顿悟——摄影代替了对比例坐标的亲身采集——我们很容易想到,这场争论的焦点在于知识和科技系统的运用,人类的视线和认知在此方面遭遇限制。法罗基的影片中隐含的阴森问题在于:这些貌似空洞、因其模糊的栅格状构造而几乎显得抽象的图像是否至少能让人遥想到它们真正再现的由死亡造成的消解过程?是否存在一种能够使人看见历史的系统性的观看方式?
我全程都在想XJ,想着另一座营。图像既是冷的,也是热的,就如同战争既是数字,也是血肉。当年美军没有意识到或者选择性忽视了航拍影像的重要性,但今天不是了,今天的国际社会和个人不能还装傻、还当事后诸葛亮,是不是,是不是。正好昨天去看了ForensicArchitecture做的以色列相关的project,可惜法罗基已经不在了,这些都应该给他看看。
对奥斯维辛无限接近真实的航拍摄影没有导向任何行动,真正的抵抗行动反而来自于高度符号化抽象化的密码表。我们观看世界时,看得越清楚,离得就越远。法伦基不是灌输,是痛苦地矛盾。
讲美国航拍拍到了奥斯维辛但没注意到……就这么个事讲了75分钟,是那种思维很发散的essay似的
总之像极了Virilio.“TheNazisdidnotnoticethatsomeonehadphotographedtheircrimes.AndtheAmericansdidnotnoticethattheyhadphotographedthem.Thevictimsalsonoticednothing.NoteiswrittenintoabookofGod.”
摄影测量术、素描写生、警用模拟画像、航空摄影的分析与伪装、奥斯维辛、“启蒙”、透视法、眼动追踪、模拟飞行、金属制造工艺、化妆、微缩摄影...包罗万象又结构精巧,数条线索被同时打开,每一部分略有侧重又不断回返。结尾很精彩:一个抵抗组织用自杀式的行动换来了毒气室的摧毁,这是盟军所不屑又无力做到的事。宏大的世界图像最终依然需要微观的革命行动。能很明显地看出阿多诺、阿伦特、布莱希特和戈达尔对法罗基的影响,也能看到后边几部重要作品的影子。这就是德国式“图像科学”的精彩和力度。
可与维利里奥的写作对照战争与电影的共振
之前看过好多遍,今天又重看了一遍,太强了,围绕enlightenment展开的案例研究,视觉形象之间共同点的类比,确实很奇特。
最重要的論文電影作者之一。
分析图像们(尤其是与战争/压迫相关的)的各种客观重现性与主观操纵性/局限性。论点与资料蛮有意思的,虽然作为传统故事片(这算纪录片,但材料组织的方式是传统故事片式的)叙事散。
Wearemerewatchers.Weareparalyzedbytheimages.
奥斯维辛就在这里,可是你看不见它。上帝视角一定真实吗?法罗基是想用“影像论文”阐释虚假,就像《放大》里根本不存在的网球赛。那些遗留下来的航拍照,意外捕捉到了奥斯维辛,可伪装成养老院的毒气室究竟还能说明什么?它没有时效性,影像早已丧失了翻转历史的能力。人于历史之中沉浮,就仿佛影片开头开闸放水的画面,水将前方去路牢牢堵死,可你必须接受窒息,泅泳向前行进。
前段时间刚好看完了维利里奥。其中视觉与摄影机在战争中的后勤学,通过光、垂直视角,不可见和可见间的渗透以及观看关系中的主客体辩证…图像逐渐被权力掌握中失去了自我控制力,…以至于在探索中如何打开新的出口,逃离一种毁灭的循环
2013/12,2016/4/11,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