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现战争残酷,使人生厌远离,只是针对:好战必亡。可人家后面还有四个字呢:忘战必危!忘记了战争存在,比感受到战争的可怕更可怕。二、即使以反战唯一定性,优秀战争电影是否有助于遏制其国好战性格,尚且存疑。好莱坞自不必说。想想雁南飞伊万童年与苏军在阿富汗……名字亮点:导演和编剧。
放在当时是有强烈的现实警醒作用,居安思危、不可沉迷酒色。以人为主角,区别于之前几部动物主角故事的低幼。为强调中国特色,以京剧脸谱做人设,锣鼓点做配乐。修复后画面色彩很舒服,和真人电影的修复存在同样问题——也是没太重视对声音的修复,略显吵闹。
这是载入史册的动画,故事意义本身当然是深入人心的、古今通用的,但通过观察动画出现的年代你会发现,这片子的时代精神一览无遗,1956恰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年份,这样一部表达居安思危,防止乐极生悲的作品问世,不得不说是对新形成的权力阶级的一种警示,各种人物刻画丰满,画风配乐独具特色。
特伟确实擅长把中国特色的东西融在动画片里
完美的戏曲动画李自成的败落在动画史和现代史上均占有极大意义
长久不变的真理啊:骄兵必败~水墨画风
将军是挺屌的
天下太平,天下太平
好看
故事简单画风不简单
还收在中学课文里全体观摩
#资料馆六一留影#修复版的画质绝美。国产动画又一高峰,画面精细,道理又深入浅出——骄兵必败。
李自成的败落
从前有个将军凯旋归来,受到众人的称赞和奉承,渐渐不再练武,整天吃喝玩乐,身子发福了,武功生疏了,最后敌人来犯,临阵磨枪已经来不及,只得束手就擒。动画采用了京剧的脸谱和配乐,人物鲜明,民族气息浓厚,画面精美,许多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包括那只只会说“天下太平,天下太平”的鹦鹉。
看了几秒钟,突然发现我原来看过这片!
戏曲味重,人物的勾脸,背景音乐的锣鼓等,新一代年轻人比较难接受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小时候的回忆,以为是刘邦和项羽
只有一点点的印象
看过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