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杆二战古董,透过建筑外墙玻璃(重点)狙杀20+路人,弹无虚发、枪枪致命;拿把Uzi几枚手雷,无掩体近战撂倒10+武装警员,自己毫发无损成功跑路……这反派战斗力大概是按照超英电影大boss的规格设定的,放在现实主义题材里格格不入。批判官僚体系的部分连隔靴搔痒都够不上,结尾女主威胁上层的桥段理直气壮得有些莫名其妙。办案难免走弯路不假,但便利店枪战怎么看都是水时长。有这功夫不如再看一遍《边境杀手》
很巧合的就住在主取景地附近,看完又去那些熟悉的地方走了一圈,可惜现在已经天气转暖,不下雪了;选蒙特利尔当拍摄地大概是为了极寒气候所带来的影像气质,不过电影的设定地点又是在美国,可能导演也知道这种故事在加拿大发生的概率并没有很大吧……
不知道是该说出戏还是带入,完全实拍蒙特利尔街景啊,感觉我出门都要被爆头了
想追平《沉默的羔羊》《十二宫》《囚徒》这一水准确实太难,还差口气,但接近了。花了不少笔墨在官僚系统对警察办案的干扰上,这没问题,但真正能扰动观众情绪的惊悚感、情感冲击力都偏弱,不应该。老警察和大反派,两个演员选的都不理想,压迫感不够。
#BJIFF,第九部,主竞赛第四部,多写一句,应该也是本届最后一部了😭……很不舍很难告别。片子并非传统好莱坞模式,悬疑和动作基本上没有,主要反应的是社会问题的一部故事片,剧情很稳定但也不出彩,但一些击杀场面还是很“刺激”,有达米安第一部的特点。相比于荒蛮故事达米安的才气没有展现很多,太靠近商业同时也并没有商业化的模式。本来会给三星,但他是达米安...他跟我对视交流...他给我签了六张海报...他那么那么帅那么那么善良...怎能不怒加一星!映后见到导演是如此热情幽默的话痨很难不带滤镜!
一度梦回《猎凶风河谷》,冷峻影像,忧伤基调,一种无法宣泄的愤怒情绪。属于达米安·斯兹弗隆的侦探版《无依之地》,将叙事议题聚焦于满目疮痍的底层边缘人生存困境,虽然只是蜻蜓点水般寥寥几笔,却比前者那种流于表面的关怀高出不只一档,完全摆脱传统侦探类型片的叙事枷锁,在不断下沉的姿态中走完了全程。夹缝中求生存的落魄FBI,伤痕累累疲态尽显的女警官,被社会所抛弃的夺命幽灵,三方视野共同撕开岁月静好的美国梦,批判力度满点。一边是大家日复一日的购物娱乐看烟花,一边是失去话语权,就业歧视,尊严破碎,一群人面对另一群人的存在视若无睹且悠然自得,也难怪杀手会说整个世界都是他妈的监狱。为什么杀人如同拍蚊子?因为自己早已经是这灯红酒绿的世界里肉眼可见的亡灵。但是又没有办法将这份罪恶落实到谁的头上,因为大家都在吸对方的血。
开场有多刺激,后面就有多傻逼。PS:海报真骗人。
凶手不是将鸟儿折翼,而是视杀人为拍蚊。追凶不是为接近真相,而是不甘居于阴影。权力的本质是拥有权力和应得权力者的博弈,在跨年烟火里夺人性命是权力,在聚光灯下独揽全部功绩也是权力。屠宰场的牛安静地吃草,等待被宰杀进入大自然的循环。社会里的人忙碌地工作,坦然被剥削然后伤害别人或是自己。
今年北影节的主竞赛。自由美利坚,枪炮每一天。放在美国当代政局现状来看还挺写实,不满的极端分子融不进社会就对路人无差别攻击,典型的欺软怕硬,无能宣泄。拍的太闷了,硬撑着看完。
尚可一看,当成两集美剧,还是可以的。导演不甘心做一部商业类型片,在试着朝一些有品位的创作方向努力,只可惜最终什么都没有够到。剧本节奏上试图反类型,结果节奏崩了。FBI内部权力斗争,只是浮于表面。女主的反社会人格,试图让她以罪犯的思维去思考,最后只写了一堆空洞的说教。导演想走风格化的暗黑犯罪片路线,可惜他不是大卫·芬奇,暗黑的底色没做出来,只做了浓浓的流水线美剧质感。建议导演去拍《东城梦魇第二季》,他可以的。
开场夜景狙击引人入胜,之后便由电影式开局落入美剧式粘稠的调查窠臼中,为重振观众逐渐消退的兴趣,不得不见更多红。循环往复,沦为两集剧的写作节奏,还有女警/长官的感性/理性和官僚主义说教。失望在凶手身份揭晓一刻,它不是我所想象的优雅的狙击大师。身份是次要的,启发他的想法才是关键,素食主义者的屠夫特质,还是传达出了一丝现代舒适世界中流行的厌世情绪。
《荒蛮故事》之后,达米安·斯兹弗隆憋了几年,居然就给出这么一部不温不火的好莱坞行货,可惜了,又一个好导演被美国吸走:西语国家那么难找钱么?不能好好在阿根廷发展,和西班牙、墨西哥等这些国家联手,专注拍个人风格鲜明的西语片……
#BJIFF2023万达CBD太热了,空调都不舍得开一个。可能是深受好莱坞的迫害,这个剧本根本就不像拍过《荒蛮故事》的导演能写出来的,完全就是cliché,看五分钟就能猜出后面的剧情走向。开头像是致敬了一下《搏击俱乐部》,于残破的房间之中遥望高楼大厦。后面基本就全是正反打,比电视剧的镜头语言还单薄。又是以迷惘女警与正义男警为主角,主题上融合了全球贸易、官僚主义、个人成长等话题,不过都停留在蜻蜓点水的程度,最后再企图通过家庭阴影、社会孤立等负面影响来让凶手的做法充满合理性,凶手再次成为了大众心目中的那名充满刻板印象的、家门不幸的怪胎。最后的决战段落简直就是一团糟,无法理解女主对凶手所说的那段圣母般的感言,黑人小哥也完全被架空,这个角色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被低估的佳作。达米安·斯兹弗隆不仅会拍闹剧,拍正剧也是一把好手。开篇10分钟跨年夜无差别屠杀便能看出镜头剪辑声效水准皆在线。第一次感受到了谢林·伍德蕾极佳的业务能力。intj警探追捕intp凶手的故事,结尾两个创伤角色对戏的台词太精彩。在光明的钢丝绳上游走,掉下去便堕入黑暗面。近年拍罪案电影,不去探讨社会议题就已经够反骨了,还试图让观众去理解杀手的思维路径简直大逆不道。这个导演真勇,但我喜欢。(上映首日排片0.3%,批片没有片权)
最终人们像放烟花一样处决了他,以他最痛恨的方式。啊明明很好看!
千万不要带着看一部类型爽片的期待去看,这片子完全就是个走情绪的片子,故事和悬念反而不是最要紧的。我个人还蛮喜欢这个片子的氛围质感,很冷冽也有点压抑,演员的表演也能始终把我牢牢抓住,但问题也在于,整体的呈现方式还是有点太冷静了,观众们试图去理解凶手的动机,以及女主角跟凶手之间的羁绊,但却发现那套所谓的理论似乎并不见得能站得住脚,这就显得有点力有不逮。整个片子也加塞进去了很多概念,种族阶级体制环境舆论影响等等,来呈现社会的混沌混乱状态,但最终也没有给这种“恶”一个特别服贴(或者说让观众信服)的动因,所以有点潦草收场的感觉。不过听说这片子内地上映一刀未剪?能保留这种情节尺度的批片不太多见,还是支持一下。
导演去好莱坞合作的一部作品,所以和《荒蛮故事》风格很不同,这部就是很爆米花的枪杀案抓凶手,个人觉得女主的人设和能力有点立不住。有幸看到导演映后,非常帅气活力幽默,他就像电影里的FBI,连对电影的起名权都没有hhh,本来想叫《恶世之子》的。他说弯腰快跑送话筒的工作人员像网球球童,哈哈哈太妙了。@北影节万达影城CBD(电影院座位很舒服,但是字幕遮挡严重)
Vertical的片子非主流大厂片。此片大概是今年最被忽视的凶案/警匪片之一,所以多加一颗星。很多us主流媒体都给了差评。此片中批评的部门太明显,从对白直接写出,反整个系统太多,整体用意上是阴暗和消极的,虽然最后被迫和解了。人物设置上用2个(女/gay)弱势群体人物来做正面代表用意也明显。最后一段凶手和女主的对话,甚至明显让观众从某个角度去共情凶手,此举在群杀案频繁的us,过于冒险了。Szifrón并不是新人,影像风格上明显看到维伦纽瓦和大卫芬奇的影子。上次见到这种风格是在某部电视短剧里。ps:如果说这部片最大的失误,就是剧本写的太过于“显”了。好的电影不能太“显”;以及女主的背景/心理书写还是有些欠缺了,不知道是不是两位男编剧的短板。
3.5今年好莱坞引进片的异色之作,可惜排片0.3%,基本没法看。无差别杀人的题材,类似低配《十二宫》《心灵猎人》或《东城梦魇》,都通过冷峻克制、真实临场感的沉稳影调,如履薄冰地展开一场追凶之旅,细节拥有纤细的质感。在犯罪类型之下,导演真正关注的,是罪犯与警探们各自严重的心理问题及其社会源点。体制之恶,导致了美国众多问题的爆发,如警界内部官僚腐败、枪支泛滥。“恶世之子”这个中国版改名很恰当,直接提示观众社会议题的视角,又显示出导演在美国连对影片的命名权都被剥夺,创作力被禁锢。
刚开篇还行,案子还行,但片子有点太刻意,本没有这个气质强装深沉就成了装逼。女主人设整个一没头没尾,莫名其妙的被重用,莫名其妙的强行加背景。咱就是说也不能把其他警察描述很烂来突出平平无奇的女主吧,让整个调查显得像过家家。即使再加戏女主直到去小屋都显得像个及其割裂的边缘人,政治正确了一大圈最后的杀人动机就这?这个世界太喧嚣???另外凭啥不把女主杀了?他俩建立了啥特殊情感???最令人出戏的还是开篇远距离狙了二十多个人是用一把古董抢。。。根本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