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了导演。小男孩一角不只是原著小说中的小儿子,更是Christian自己。大量细节来自童年经历。1989,11岁,从东德到西德,“童年早已被裹挟进入政治,partofhistory,Ibelongnowhereandeverywhere”
fucktheWesternWorld
2015/1130(一)18:00文藻求真樓Q002歐洲魅影影展
以小见大的题材,小男孩的演技很棒。
讓我想起Barbara。從生活細節反映主角的心理變化,再側寫社會狀況。女主角和小男孩演得十分出色(KINO2014)
可不如类似题材的芭芭拉,壳中裂缝的年轻导演怎么拍出这么老气横秋的片儿,倒是女主有点儿像中年版伊辛巴耶娃。
2.5.还没点到就止了!
德版蓝光原盘R3中字111
比起导演的上一部,感觉题材更简单但是拍的混乱多了
真实表现生活中的苦难。人们承受它们却能不失人性和希望
故弄玄虚的剧情愣是跟不上导演试图以摇晃不止的镜头和上气不接下气的叙事节奏创造的紧迫感。电影比人物更偏执。翻来覆去就一句你翻墙越境只求忘记,我倒希望能忘了自己看过这玩意儿…
监控
其实吧,大家都知道你想说什么。硬是憋着不直接拿台词或画外音来宣,想拿故事本身,用镜头和人物把话说了,精神可嘉,也算是有颗「好导演」的心了。问题是——能力有待加强。太混乱了!女主角简直想到哪出是哪出,毫无铺垫地各种硬上强做反应……我也是尽力了。
耐莉·森夫(乔迪斯·特里贝尔饰)和她九岁的儿子阿列克谢(特里斯坦·戈贝尔饰)设法离开了东德,但在墙的另一边等待着他们的却与他们所期待的自由和繁荣相去甚远。耐莉很快意识到美国盟友与她刚刚逃离的体系并没有太大不同,并开始感到比以前更加偏执。朱莉娅·弗兰克的小说从多个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而导演母亲海德·施沃乔的改编则重点关注耐莉和她的儿子。摄影机通过非常靠近女主人公来支持这种叙事焦点,相应地缩小视觉范围,经常模糊背景,以引导观众只看耐莉。剧情片、爱情故事、心理惊悚片——在试图将这三种类型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这部电影至少未能充分解决其中一种类型,使观众无法对这三种故事情节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演员都厉害演的自然孩子们都透着灵气整个片子结构是散开来的事情都讲到点上去但不铺开,不细讲,不做铺陈似的进行情节转换。好在有个好结局。镜头美的时候让人很彻底放松,有几个长镜头表现了监视无处不在。好片!
自由民主和普通人有多大关系?
从东德逃到西德的一对母子,都被当做特工,不被当做自己人从他们出境做检查到入境做检查,需要盖14个章,就知道那里也有官僚主义美帝特工的特点就是让你变得疑神疑鬼,无法过正常日子最后还是女主在另一个男逃人员和儿子的变化下改变过来不知道是否能够恢复真正正常的
有点流水账的味道,缺乏戏剧张力。
每一个国家和时代都有一段黑历史,让人变得小心翼翼,互相猜忌。起初觉得电影没有交代清楚女主的老公是否真的死了,后来想想又有什么关系呢?!就是因为情报局的人也不清楚才去想象和猜忌。女主也变得神经兮兮,还是小孩子单纯…最后也是很好的结局
希望与失望,勇气与坚持,忍耐与适应,结束与开始。生活永远在彼处,不过,现实在每一天中熬过。我们背弃、舍得、放下、转身、重启,但面对新境,未必可以重来!这是人生的选择,却也是命运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