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扳直儿子不惜铤而走险的现实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你能指望纳粹拍出什么呢
法庭只是对母亲拉皮条式的行为做出了公正的判罚,这部分没问题。当时恐同、认为同性恋是疾病需要扭转治疗的根本意识仍旧是守旧的落后的。对男主的第三性身份的呈现也是断裂的,前面是男同性恋的美好,后面是直男式两性关系的直接转变。客观来看,还是呈现了社会对少数人群的苛责、歧视,即便已经尽力做到温和。
censorship害死人
非常明显男主不是弯的啊家长就是想太多好吗
可能我们真的是没有进化吧!
老博士的确不是好人,男主父亲的担忧虽激进但有些道理,可男主的性向像变魔术似的说变就变也够奇葩了。别和我说他和好基友是纯友谊,谈了一场恋爱(或是说上了一个女人)就彻底把好友给遗忘,这也太戏剧化了吧?难道以前在夜里一起读诗只是一场误会?那这导演和编剧对“同性恋”误会可大了。
感觉主角本就是直的,只是爱艺术的文青而已。
攻很帅又很渣,女佣敢爱敢恨
这是一个家长强行扳直儿子触犯法律的故事,首先不讨喜的是故事题材,其次剪辑的切换显得无能,另外有38分钟的删减片段对比,砖家出面解释homo是精神疾病,以及母亲拜访医生被明确告知给儿子下女人的药才能转正,因为诱导性太强,所以后来改了台词。
今年柏林电影节泰迪30周年纪念片意义完全在故事别的方面完全谈不上什么突破五六十年代德国的同性恋形象值得研究博士家里那场戏脸谱化得实在难忘
结尾看得我感觉吃了屎。
"用一个错误解决另一个错误。"
强化刻板印象,可治愈的疾病,成长过程的一段弯路,不确定的友谊,以及黑暗的成年人。
很细致
纳粹导演哈兰战后执导的关于家长怂恿他人以强行矫正儿子性取向的同志影片,同时也是关于经济奇迹下青年人对家长权威和复辟社会结构的反叛及家长为将子女“带入正轨”所引发的良心冲突的讨论。其恶劣之处在于通过男主角返回异性恋生活方式的过程将同性恋作为青年早期阶段可矫正的反自然性向变化来诠释。
比较早的片子,1957年,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陈述吧,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你有罪,但是你自己都不知道
《异于你我》(德国1957)
男主明显是个双嘛父母在担心什么啊,不过女仆勾引男主那里还是挺窝火的然后剧情一转就踏上了犯罪之路也成功搭上开头庭审。因为时代性对homosexual的探讨也不能太深究,可是过了60年这种想法依旧也没有多大改观这很伤!自古黑金多BE,骗我感情不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