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当今俄乌战争背景下看颇值得玩味。能理解立陶宛为何如此共情台湾了…时势造英雄说自己不愿当政治家的总统先生笑起来还蛮可爱。导演自己做的音乐不错Reprise#cinemadureel2022#laScam
4小时不冷场,立陶宛见过大爷兰德贝里盖斯本人出镜,慈父倒了,还有京子,所以…
82/100
历史总以某种方式复现
#CineLumiere#WitnessingHistoryFilmsbySergeiLoznitsa长评-力量源自于众。影片以时间线推进立陶宛“杜丽”之路,其中以大事件做切分伴随着导演对兰茨贝吉斯的访谈内容做剪辑,我觉得影片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放弃由主要参与者叙事的形式而只是让其作为引子利用历史影像作为主要部分讲述一场“众”的故事,这种影像的呈现方式也恰恰印证了成功的原因。电影结构清晰,内容扎实,影像有力,让4小时的时长看下来完全不会觉得冗长。历史影像带来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听觉上也主要采用影像的音频。印象最深是两位女子的画面,深夜“有型”面对着泡口眼中噙着泪并大喊口号的立陶宛女子和搬运着铁丝网去堵进攻维尔楼的墙的女子都展现出了一种极强的民族韧性,后排很多啜泣声,感觉观众有不少经历者。
【HKIFF46】光是把三十几年前的纪录影像找出来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不用说如此细致、完整的梳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多么可贵。今昔对照,时局变幻,警醒世人。
8+時間上也就隔了一年半立陶宛人民好樣的
@LondonCurzon洛兹尼察怎么会让我失望呢?!电影分为历史素材和采访总统两部分。导演亲自采访的是立陶宛前总统,他陈述的时候很平静。步枪战火和挡在坦克面前的素材让人想起国人的经历,可贵的是,前苏联还有洛兹尼察在战斗,国人之中还会有谁?
幸运地看到了世界首映场,导演、制片和主人公都到场了。没话可说的好,有万钧之力的素材没有被辜负。人如何追求自由,如何有尊严地活,都是超越民族国家概念的命题。像主人公在映后交流时说的一样,这不是历史,而是现在,是思考未来的起点。
4.5一个英勇的国家,一个幸运的国家
这老狗就是目前立陶宛外长的爷爷,祖孙三代以反苏反共为家族传统
7.5。洛茲尼察強大的編排能力,不僅讓中心人物的歷史形象重新鮮活,更是復現了彼時不同政治勢力的理念衝突和其對公眾輿論環境的直接和間接影響。
#HKIFF#也有经济封锁也有军队威胁,感觉立陶宛没被“收复”好像只是因为遇上一个坐在独裁者之位却相对软弱/犹豫/要脸的人。因为世界其实拿不要脸的独裁者并没什么办法,或者也没那么在意。有点沉浸式意思。就是这导演是什么开会爱好者,难怪给片子弄这么长…
7。#idfa2021最佳影片+最佳剪辑
二零年到立陶宛,夏天细雨不断,不知道这些事情才过了三十年
人民是这次的主角,真实影像的质感没的说。只是故事影像线索还是过多停留在散乱的群众视角里,真正核心圈的博弈和紧张,就是慌乱下的誓师以及拿到联合国席位的甜蜜。
立陶宛独立史,以事件亲历者兰兹贝吉斯先生的口述历史和档案影像的汇编构成,遵循线性时间发展,既包含重点事件和重点人物,也照顾到了普通人的声音和行动,当然,最令人惊叹的还是洛兹尼察搜集到的影像之丰富,通过剪辑几乎将是整个事件的全景还原出来,非常连贯流畅,仿佛置身现场,无论是领导者的审慎坚毅(有理有据的寻找历史证据、积极协商斡旋以避免流血事件),还是人民的团结不屈(波罗的海之路、退还军功章、与军队对峙等),都感人至深。
6.2素材的魅力
Truthandjustice.
92/100以采访独立运动领导人兰茨贝吉斯为线索,用珍贵的纪实影像再现了立陶宛恢复独立这一振奋人心的历史事件。四小时却结构清晰、几无赘笔,洛兹尼察对历史影像的“调度”是大师级别的,他让这些档案资料有了强烈的情感震撼(对中国观众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