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的名义谋杀艺术,话语权一旦被人掌握,艺术就变成了他人的游戏。“阿基里斯与龟”本身是个悖论,而导演将其用在艺术创作上却又格外恰当:艺术是无法追赶的,追赶艺术的人永远被创造艺术的人甩在后面,最多只能如同阿基里斯与龟的距离,无限接近却无法超越。
值得一看。非常好。充满自嘲。回归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吧。
昨晚深夜认真看了《阿基里斯与龟》狠感慨参杂着感伤成功总在一步之遥的眼前却怎么也无法达到如果说成功是把画卖出的话然而真知寿他没有意识到这个漫漫的过程已经证明了他的价值已经远比卖出一幅画更值得尊敬还是强烈的感伤最后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徐徐老去的佝偻的身影终有人
从男主演三个人选的形象变化,可见艺术对人的摧残
小时候受苦受难年轻时一事无成老了疯疯癫癫
艺术的价值不在于那副作品,而是从作品中穿透而出的,艺术家强大的自我。那个才是震撼人心,改变历史的主体。真知寿的自我已然涣散,失去最初的冲动,成为形式的奴隶,以艺术的名义谋杀艺术。他已出卖灵魂,走入魔道。很排斥这种非理性的执着,因而觉得北野武在这部作品中的态度,也是讽刺比赞同更多。
如果说阿基里斯是艺术,那么龟便是生活。无论艺术如何超越,也永远只能存在于生活之后。失去生活的意义,艺术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真知寿自己把自己搞死才完美,没必要主旋律的搞个温馨结尾,不过已经很棒了,最喜欢这种屌片,令人沉陷其中
艺术家恐怕是世上最无情的物种,他有双局外人的眼,任何喜怒哀乐愉快痛苦的遭遇都可尽数化成创作素材;他们也是最深情的物种,始终在追逐那点恐怕连自己都说不清的热爱,如同夸父逐日至死方休。当所有的爱全部臣服于这种追逐,毋庸置疑,他同时是最孤独的。
藝術就是騙局!
让我想到高更了。但高更和真知寿还是很不一样的。我喜欢前者,不喜欢后者。高更很自我。真知寿没有自我。高更令人觉得绝情却又十分多情。艺术的源泉当然要来自真情。真知寿唯一的哭泣只在儿时,长大后的他完全是块木头,是个作画的机器人,他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忘了艺术的初衷。影片的结局才是意味所在
哈哈,北野武版的芥川龙之介《地狱变》!
阿基里斯与龟的赛跑本就是悖论。看似能够轻易追赶上龟的阿基里斯,却总差那么一点点。北野武用这部电影给艺术做了一个自己的理解。艺术是个大谎言吗?是也不是。如果你是为了卖画而画画,艺术就是谎言,是你永远无法企及的梦。因为买你画的人才是真理,而他显然又不是。如果你画画是为了自己,那便是你离艺术最近的距离了。北野武喜欢画画,但他也说过,自己绝不会卖自己的画,一旦要卖,那么他作画便不纯粹。真知寿追逐一生,逐渐失去自我,他的结局可以有多惨,自不必说。但感谢善良的北野武,给了他一个童话般的结局。真知寿何尝不是最幸福的那个人,他抓住画画这颗救命稻草,又遇理解自己的贤妻,最后他扔掉可乐罐,挽着妻子走向光明。为了北野武的画,打五星。
这就是个悲剧
说艺术是一场骗局,但哪个人之所以受骗不是因为贪心?——人性的枷锁之下,当局者迷亘古不变,无欲则刚只是美丽的传说,而艺术其实是好的,别怪到艺术头上...
把『创作』说得多透彻啊。影片完全是男主的视角,真·艺术家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所以基调才这么惨。如果从旁人的视角还是这么惨,那才是刻薄地嘲讽庸才。阿基里斯追不上龟,可是没有龟阿基里斯不会跑这么远,征服不了的才是有价值的,新模式的开创必须拿命去赌,赌输了我们手拉手地回家,多浪漫啊
攻占……
恐怕,我也是个真知寿
我很欣慰以这部作品来收尾北野武导演的电影片单,当初爱上北野武是因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让我泪流满面,而这次《阿基里斯与龟》的最后一幕也让我热泪盈眶,作为北野武内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能充分感受到他对于自我内心的解剖是何等地彻底与深刻!西方有阿基里斯与龟的悖论,东方也有夸父逐日的故事,这些看似痴傻的行为背后却也展现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辉,只是这个光辉下也同样映射着令人无奈的悲剧与伤痛。在这部电影中,蕴含了北野武对于绘画、画家、艺术品行业的诸多讽刺与嘲讽,也饱含了他对于艺术、理想、底层人民的温情脉脉。有幸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展览中亲眼看过北野武的一些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曾经出现在《花火》中,而通过这部电影又看到了如此纷繁众多的北野武画作,不得不慨叹其艺术天赋。最后想说北野武是浪漫的,但也是残忍的。
死亡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坠下悬崖剩半边脸的狰狞,碾进车轮无人听到的叹息,撞向围墙近乎痴傻的英勇,揭开白布乱涂口红的荒唐。活着可能也是一种磨难,坠下云端寄人篱下的落魄,碾进生活不被赏识的遗憾,撞向理想创作不休的执著,揭开纱布烧灼心血的孤单。你的天赋是阿里基斯之踵,既是软肋,也是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