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導演沒把題材放的那麼大,專注在拍三個小孩的生活,形式更加簡單直接,和其他台片相比貴在自然生動情感真摯。情節略嫌鬆散但也頗工整地關照了台灣原住民的現況與困境。導演對影像有些sense但沒真的很講究,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避開不能入鏡的東西,有些可以放遠景的鏡頭都沒用。
台湾今年的申奥片,托老师的福能在课堂上这么早提前看到。从儿童的视角反映原住民的身份认同和情感空洞。孩子被带入台北产生的疏离陌生,与老师看到大山的热泪盈眶泾相分明。在山中还是在城市,年轻人思考这个问题寻求未来,小孩只想和他们喜欢的人在山中歌唱。
2星半到3星打轉,看完心情有點複雜。本來是可以做的好的小品,但各方面都不太執著,覺得好可惜。攝影景框太緊,片子適合中遠景的地方都沒用上,無法呼吸換氣,剪接的接點和節奏沒抓好,架構上也沒幫到劇本。各方面欠缺琢磨,真是的。比《太陽的孩子》踏實,情感真摯動人,關於共生與抱守殘缺。
真摯還是真摯的。可是沒有有效提煉合理劇本,整個也比較電視劇。
3.5,出身泰雅族的陳潔瑤導演,此次也繼續聚焦原住民部落。並與兒童電影做結合。以孩童視角看偏鄉,教育等議題。誠然電影感方面有待加強。但它是個誠懇的小品,有生動情感的描繪。三個小朋友相當可愛阿
原住民小朋友的生活物语,拍的行云流水,少了台湾电影很容易沾染的做作感和尴尬的台词,这部对准小朋友的故事,才是真正自然的小清新感。三个小孩各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而每种各有心酸,他们是被动承受周遭变化的人,在各种无奈的变化里被标记上性格想法进而长大,最后定格的背影让人想到了一一。
近來少有的舒服流暢而不矯情做作的台灣電影。小朋友質樸真實的表演、詳略得當的安排、純淨如水的吉他配樂,像山間的笛聲,悠悠地唱出一首有關原住民小朋友生活的詩。
4.5
没走入狗血.
第九届两岸影展台湾电影展上放映了这部片,非常感人,小演员们的表现特别自然,与内地的同类题材相比导演技法和戏剧性都成熟很多,四星推荐。
台湾成长电影的延续,围绕山上和下山的比对,到处原住民的家庭缺失和小小少年的孤独。情感朴实真挚,但电影感匮乏,一个小时后才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音乐可以拉动情感,但把力量全放在另一种表达形式上,恐怕不是太好的方法。过于安全正确的制作策略,也导致了小朋友会冒出来TVB腔的打气总结。
2.12@CI679
不怎么喜欢。
哥哥的结局竟然让我觉得这一笔很亮。我本来以为那块地是要建房子,所以看他们拿到地开始耕种也没意识到要干嘛。我这是以中国特色的思维习惯去看台湾社会所以扑了个空啊反省一下自己,山区种毒品才是台湾风情。有些段落略俗,但也毫无睡意地看完了,毕竟清新而暖人的台湾就是让人愿意呆下去啊。
2016年最佳臺灣電影,無奈碰上了二十年一遭的影史級大物《日曜日式散步者》……
有幸参加华语影像论坛的电影展映活动看了这部电影
出色的剧本和镜头调度,孩童的世界童话了真实。台湾原住民的题材已如此驾轻就熟又提供新角度了,大陆的乡村戏在哪。
喜欢这种调调的电影。啰里八嗦没重点。可是又讲的很温馨。很人生百态。很部落。对啦。诶导演你拿小孩子做主演,还是操着浓重部落口音的单纯天真的人可爱小正太们…我怎么给四星以下。不要太可爱了好不好?!而且这些小朋友演技又那么自然害我一度以为是纪录片…最喜欢瓦旦的那句话“人生嘛…”
想哭就哭吧。可是哭又有什么用呢,谁知道以后不会有好事发生。
虽然还是煽情,不过还好,没走入狗血,没走向苦难。